无干货,纯闲聊哈,也欢迎大家留言自己遇到的好坏老师故事。
上周六分享了一篇儿子学校校长的故事,引起了简友们热烈的回应,一天内,有四千多阅读量,收到了七八十条评论,两百多点赞,很是受宠若惊。也让我联想起三十多年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们。
小时候,在作文或给老师的贺卡上,抄过很多次“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浇灌祖国的花朵;老师是无私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事实上,真正让我体会到她们的爱的,寥寥无几。以至于到现在,我都记不起很多教过我的老师的名字。
我爸常因此责怪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你怎么能把老师都忘了呢?!你看,这么多年了,我还记得我每一位老师的名字!有几位,我还经常去拜访他们。”我想,也许,他那个年代的老师和我们这个年代的老师不太一样吧。
我记得要给老师们送月历、送粽子、送月饼。我记得老师们对学习成绩优异又乖巧的我格外照顾,但对调皮捣蛋的孩子疾言厉色、冷言冷语,甚至抽打体罚。我记得,五年级时,我在笔记本上用稚嫩的字体写着“小心某某老师的魔爪”,因为他时常抱起我举高高,也时常在我脸上亲几口,懵懂的我直觉有些不妥,但当时能做的只是见到他就远远避开。
我也记得六年级时撞见另一位男老师在角落里亲吻女同学,这个老师后来当了学校的校长。进入中学后,那女同学跟我说,她恨透了那位老师。具体她受到了什么伤害,不得而知。如今也时过境迁,她有了好的归宿,那位老师也已退休,就让一切尘封在记忆里吧。
当然也有遇到好的老师。在我叛逆期的时候,用最严厉的措辞骂醒我。在高中刚住校时,细致体贴地照顾过我。帮我开过小灶,补我的短板。在我大学填志愿的时候,帮我找以前的学生给我介绍经验。
我也知道不能对老师要求太多,他们也是普通的人,也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平凡的世界,有他们自己的牵绊。很多人选择做老师,也只是因为教师职业稳定、福利优异、受人尊敬。老师,仅仅是其中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已。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也有挫折懊恼,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可在内心深处,我总有小小的期盼,希望在年幼的我面前那么高大的老师们,真的是“灵魂的工程师”,是“灯塔,指引我们未来的方向”,是“参天大树,为我们遮蔽风雨。”
我听说很多人自愿去偏远地区支教,为当地穷苦的孩子们奔波劳苦。我也听说一些坚持自己教育理念的老师们离开学校,创办了非主流教室,在盈亏平衡中挣扎,却不放弃。——可是,这些离我很远。
我同事向我抱怨,她孩子在深圳读幼儿园,老师一学期家访三次。家访什么?不过是想收红包。还有朋友告诉我,她女儿在深圳读公立小学,开学红包每位老师至少800元,其他家长可能给的更多,逢年过节照样要送。表姐们说,现在老家的老师们在课堂上讲课都很保留,逼着你请他们做家教。一个暑假可以收十万。——这是我最常听到的现实。
所以,尽管我对香港有众多的不满,各种不习惯,但我依然选择留在这里。原因之一是这里有很多让我感动的老师们。
1. 体贴周到的导师
2003年,我孤身一人第一次踏上香港这片土地,我的硕士生导师已经主动安排了师兄在火车那一头接我。由于每个月的奖学金第二个月才发,这位即将退休的老爷爷也主动提出借我2万港币应急。他说第一个月最艰难,要付房租、要付学费、要购置日常必需品,等拿了奖学金后再还给他。
在我印象里,老师们都是高高在上的,你最好认真读书乖乖的,不要给他们找麻烦。何尝有老师会如此周到地做你没有提出的、想你没有想到的?
2. 心怀天下的太平绅士
到我硕士临近毕业,老爷爷退休,我转去了另外一位女导师。她出了名的热心助人,还因此获得了太平绅士的荣誉。但因为相处得不多,感受并不深刻。有一次参加师生活动,为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在座每位老师和学生都写上自己的人生愿望,让其他人猜是哪一位。我那时候很喜欢旅游,一存了钱就往外跑,于是写了“周游世界”的愿望。我抽的那一张,上面写了“愿世界和平”。我当时想:切,谁这么假?!我以为写这么宏大理想忧国忧民的是一位男士,没想到就是那位女导师。后来,随着逐渐了解,我真心觉得那是她心底的愿望。
隔了十几年,当我逐渐年长,方能深深体会到“世界和平”的重要性。在和平年代,尽管我们焦虑,至少我们还能有希望,还能努力靠自己往上爬。但在战乱时期,生命如此脆弱,如此不可控,我想,那时我能拥有的也只会是绝望吧。
3. 迎来送往的小学校长
女儿在家附近读小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我每天送她上学放学。也是一位女校长,每天穿着端庄的套裙站在学校门口,迎接每一位学生上学,放学时,每一位学生向她鞠躬后离开。风雨无阻。女儿入学第一个星期,我发现她居然已经能叫出所有一年级新生的名字,而且能把来接送他们的父母或外佣对上号。
没几天,女儿和我一起坐小区穿梭巴士,上车会向司机问好,下车会向司机说再见。事实上,坐我们小区穿梭巴士的大人和孩子们,大多数都会这么做。女儿也会督促我跟司机说再见,说这些都是校长和老师们教的。我在香港,除了坐小区巴士,就是坐地铁,很少接触到其他巴士里的情况,也许是屋邨巴士因为邻里关系更人情化一点。但多少贴现了香港教育中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
再有一次,女儿遇到一个很小的问题,不知如何解决,随口就说:“明天我去问问校长”。这让我非常震惊。在我学习经历里,校长都是在全校大会上对着喇叭说话的人,仅此而已。没想到,校长还能这么紧密地围绕在孩子们身边,成为孩子们求助的第一对象。
4. 一起午餐的社工
学校里有驻校社工,关注孩子们身心灵的健康成长。每次开完家长会,我都会再约社工聊一聊,看看孩子在学校除学业外的表现。第一次去的时候,并不抱太大期望。毕竟学校里这么多孩子,没有人会像我一样把女儿当公主。没想到,和她聊起来,发现她讲的事情具体而真实,那些行为表现也的确就是我女儿会做的。
她每天会轮着跟不同的几个孩子一起吃午餐,跟他们聊聊学校和家里的生活。我二娃出生以后,她专门组织了几个家里有弟弟妹妹的孩子一起吃饭,我女儿是其中一个,开导他们如何正确对待新生的弟弟妹妹,如果调整被父母稍微忽视的失落感。
我女儿还曾作为一个女孩的好友,被社工邀请共进午餐。因为那个女孩很快要去做手术了,非常害怕。社工让她邀请她的好友一起为她鼓劲儿,且承诺等手术结束后,再邀请朋友们一次,由社工请大家一起吃冰激凌庆祝。结果,那个女孩天天盼着去做手术,再也不胆怯了。
5. “书中自有午餐肉”的鲜鱼行校长
香港还有两位非常出名的校长。一位是位于贫困区的鲜鱼行学校前任校长梁纪昌,他曾担任政府教育署的辅导主任和发展主任,生活无忧后决定回报社会,降职降薪来到鲜鱼行学校担任校长,并一直做了13年,直到2015年退休。
鲜鱼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穷困家庭,42%的学生家里领取综合援助金和全额书薄津贴。梁校长组织老师和校工回收纸皮、废纸、旧校服、书包和课本等,变卖获得的金钱帮助家庭有困难的学生。他无数次带领老师和学生走上街头筹款,在13年任期内,为学校筹得了总计2800万港币的捐款。
学校设立“食物银行”,推行“交齐功课换食物的计划”,作业全部做完,就能换一个食物罐头。成绩好,甚至能换回电器补贴家用。他鼓励孩子们要努力争气,不要扮可怜靠人施舍,穷也要有骨气和志气。他曾在一个社团宴会上被人奚落学校专收穷人子弟。他反而自豪地会用说,他的学校最多“懂事长”,最多有责任心,愿意为家庭分担的孩子们。
6. 五个小孩的校长
另外被人广为传颂的是元岗幼稚园校长吕丽红,她的故事被改拍为电影《可爱的你》,由杨千嬅和古天乐主演。吕校长本来在愉景湾国际幼稚园担任教学主任。2008年因为身体欠佳而提早退休。后来看到新闻报道元朗的元岗幼稚园只剩下五个学生,以全港最低薪水4500元聘请校长兼校工,如果无人应聘,就要关校。要知道,在香港一个清洁工都有八千多。
吕校长决定取消退休,去学校任职,把“蒙特梭利教学法”应用到这个幼稚园中。她的故事被报章和电视广为报道,吸引了很多捐款,五年内让学生人数从五人变成了六十四人。
当然,不是说香港的老师们全是好的。每个群体都有好人和坏人。但总体来说,坚守教育理念老师的比例比大陆要高很多倍。香港学校教育非常注意品德教育和生命教育,我女儿的学校每周都有固定时段与学生们讲述做人的道理。也因此,香港人普遍比大陆民众更重视平等、更讲原则,更守规矩,更有同理心,也更愿意慷慨捐助。
老师首先得品德端正,学生才会尊师重道。如今大陆整个社会急近功利、物欲横流,老师们对自身品德的修养、教学中对品德的忽视都功不可破。
而作为我们家长,更是孩子们接触到的第一位老师,更应以身作则,为孩子们做好榜样。
不知不觉又写了这么多,本来只打算吐吐槽的。以后应该自称“长舌艾玛。”
欢迎大家也留言分享一下给自己印象深刻的老师们的故事。
其他人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