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读这么好的小说了,包括我最钟爱的村上的小说。作者这么详细而又满怀深情的描述,把我带去了那个时代,发现了原来这个世界上原来阿富汗那么美好,人民也以礼仪为重,还有那么重的民族情结,一副八十年代阿富汗小城镇的生活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最引人入胜的,还是作者和哈桑的那种以浓厚阶级背景下扭曲的兄弟情谊,以及深刻解剖自己深层心理的勇气。在作者的笔触下,自己的内心软弱而又渴望得到父爱,喜爱甚至敬重哈桑却又嫉妒父亲对他的爱,在亲眼目睹哈桑遭到性侵,内心矛盾反复的对决以及日后无穷尽的自我良心谴责,初恋,重返故里解救侄子,看似娓娓道来,实则功力十足,充满文字张力,看出文字背后作者的感情,并随他一起经历喜悦,悲伤,紧张和害怕等等。
作者的情节设置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三百多页,蕴含了丰富的内容,感觉读完后内心充满感伤,一是为哈桑,一个阿富汗扎哈里族人的悲剧代表,对小主人那么忠心耿耿,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让人动容。可还是因为作者的懦弱,被赶出家门,后来又是因为尽忠保护主人宅邸,夫妻双双殉情,只留下儿子孤独于人世。而他所承受的苦难,丝毫不比父亲轻,终至欲自绝,倦怠人世。二是为作者,这个看似成长在富裕家庭的公子哥儿,经历了父亲的不耻,母亲的过早去世,家园的被毁,飘泊于海外,有个好兄弟却又因自己的怯懦而不得不分开。人活着,这么不容易。幸好,故事终归还有温情的一面,哈桑夫妻感情很好,孩子懂事,作者和父亲在美国生活期间比较幸福,也寻到了自己的真爱,虽不完美但却也是门当户对,彼此相爱,互相珍惜。索拉博虽然陷入绝望,但却在和伯伯放风筝时,又燃起了生活的希望,父亲的影子再次显现。不过,这一次,是作者的赎罪,为你,千千万万遍,成了作者的心声。忽然感觉,阿米尔的母亲说的很对,我有些害怕,我感觉太幸福了。他们给你这么多的幸福,肯定会拿走什么。这什么,就是她的生命。还是古人说得好,要惜福。这世界有些时候是这样的,给你太多,也就要承受随之而来的代价,不会有无缘无尽的顺利,吉祥。缺损,反而是好事。凡事,也不可求圆满,圆满,就意味着巅峰,随之而来的,就是下坡路了。
这部小说,确实包含了太多东西,阿米尔的矛盾心结以及救赎过程教给我们要勇于战胜自我,不要留下良心的谴责;作者的父亲,正如作者所说,一生诚实正直善良果干,然而却一直默默承受自己的罪恶带来的苦果,不敢与儿子相认,被迫分离,留在身边的又强如人意,他选择了布施大众的自我救赎之路;哈桑,一个品行正直,勇敢坚强,忠心善良的孩子,只是因为种族问题,被迫收到一次次的侵害,最终以无比的悲情告别人世,丢下同样善良聪明的索拉博继续在人间受苦,索拉博和哈桑受到的伤害充分的向人们控诉,种族主义给国家、地区和人民带来了何种的灾难和毁灭性打击!还有阿富汗的妇女,仅仅是犯过一次错误就会遭到世人的嫌恶和唾弃。索拉雅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同样不完整、深富同理心的阿米尔,而莎莎就不那么幸运了,这个女子被迫嫁给一个跛脚且不育的哥哥,又同老爷私通,诞下了哈桑,她自知无法继续呆在这个家庭,只得四处流浪,还好晚年享受到了含饴弄孙的快乐,且走在了哈桑一家人的前面,没有看到身后的惨剧。
掩卷长思,人生在世,当知足,惜福,珍惜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保持正直诚实对待他们,不留遗憾,不受心魔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