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每天都有东西可写,我先是需要不断读书。
朋友说,以后你写文章,能不能尽量不要出现“写作”两字,还有,能不能不引用大 v语录,能不能不对书籍进行摘录?
这个问题我没有着急回答,因为我有抵触。
我和他的视角不同,他更看重到底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也就是他理解并践行的行动量。
他这样去做的好处我都明白,但对我来说,目前我还只能先这样写。
如果不是必须写,我可能不能做到必须读。也不是我生活中除了读书什么事情都没有,每天我的时间安排的很满,另外,最开始时我也有意的避开生活没去写。
还是要提到李笑来,他说一开始他没东西可写,就写读书笔记,写很多。他也提过自己极少写自己生活相关的。再去看他写的大部分都是学习,成长有关的,这么多年,一直是这个方向,他也自嘲过,有人一见面和他说,原来你就是那个鸡汤写手李笑来。
他写这件事,能读出来他心里其实还是想解释的,至少他心里还是希望读者明白他不是,他不同。
每个人都想走得快。
我最近一段时间,总是反思自己的时候多。有些事情认识不够透彻,和一开始想的不一样,就要及时发现,及时调整。比如很痛苦的是发现我一直去用力开始的学习,它不应该是我的全部。好好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脚踏实地,接地气的能走,更重要,不然也无从开始。
但发现自己需要调整,否定后再重来需要勇气,也需要时间。我前几天说,我有不解释的勇气,但是我最害怕对自己失望。
从心里说感谢,因为有朋友对我说,你不是一个人在走,继续赶路。
大概说一下这几天的心路历程吧。
自从朋友给我电话说清楚了持续行动,还有聚焦一件事,接续好几天,我都是在焦虑状态中,虽然懂了聚焦多有用,该怎么做。但我还是因为一些客观原因不能确定自己该聚焦的事情而着急。
比如,我知道我自己在逃避什么,道理我懂得,但是放在自己身上,我还是想“佛系”一些,我承认是我自己还不够有力量,但也或许我看的前方,在深问自己什么最重要之后,我依然想坚持自己的固执呢。
说的不够具体,我一直知道自己有这个毛病。
在假设二宝不能入学的情况下,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够狠的目标,至少对我来说是。给自己一年时间,来考托福。定了之后找朋友商量,就很忐忑,更别说去官网查询测试下来又加重的忐忑。
但这些并没有使我畏惧到准备就此放弃。
只是朋友问了一句,聚焦这个目标能赚钱吗?
我又很焦虑,甚至我想,是不是连每天写也不算事行动量了呢,之前我一直以为是。
所以,那几天一直就是在各种焦虑中度过,写如果也不算行动,读书也更不能算。后来我读scalers的书,知道了这当然算行动,我就知道朋友说的,他践行的那些道理我都明白,但是根据我自己的现实情况,目前先这样走,用这行动量牵着,继续往前探索调整。
最近几天也同时在规划怎么和孩子一起成长。除了学校的功课,兴趣班要不要报,乐器要不要学,接下来是考察老师,报名。接着去想,不是到报名为止了,还有接下来的时间安排,陪学。
老大幼儿园时跟着老师学过两年舞蹈,读一年级后没有再找学校继续学习,前两天遇到她同学知道了她在学习,我陪着去试课,趁假期跟着几天下来,能感受到孩子的欣喜,才发现我差一点错过了陪她去体验这些。
乐器也是,试课了古筝,还有钢琴,最后选钢琴,我们之前最担心的是怎么选一个靠谱的好老师,后来发现很幸运有人先我们之前做了功课。
有时候回看自己,也会担心走错了路,我珍惜时间的方式和别人不同。对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本也不同,但真得到你为了你坚持的,去放弃了一些其他时,你才会有点明白,哦,原来这对我更重要。
比如,阅读,写作,重拾英语,尽可能的让自己去见识,这对我来说,比追剧,逛街,一天一天任时间被动过去更值得做。
还想说什么?
我也有很多迷茫,一直走在路上,三天一放弃。
有时候写“为什么写”,其实是在给自己打气。
但是只有你自己不放弃,一直在走,即使你走错了路,或者是后来发现自己走了弯路,只要认识到了,就有机会调整,前提是我们一直在走,没有停下来。
接下来我会填自己挖的坑,比如重新复习武志红,探索自己。也会慢慢调整到我该聚焦的那件事上,要和赚钱有关。
最欣喜是内心充满希望,也不忘提醒自己要脚踏实地,还有记得生活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