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段故事,是我一位师父告诉我的。男:戊午 辛酉 庚申 甲申,一天他母亲带他去我太师爷那儿算命,我太师爷要说还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先生,可他看了这八字,一下子判断不出这个甲木到底是有用无用之物,怎么办呢?太师爷是盲人,没办法,他把手伸向这男孩子那个方向,他母亲懂我太师爷的意思,就把这孩子拉过去,我太师爷在他的头上摸了摸,哇,好光头,他一下子明白了。后面就按甲木有用断了一大堆,以后句句灵验。
这是我师父教我走江湖得学会的一招,他说你们明眼人更方便,一看他是光头就应该明白这八字的甲木是有用之物。这种判断方法也叫:命理占法。这个故事对我的影响很大。在现实中,确实会碰到难以把握的八字,那么根据来人的情形状貌就可以帮助你解决很多疑点。
以前我在函授资料里面讲气势没有细分,大家可能把气势只看成了一个概念。今天这儿的气势概念将有细分内容。以前所谓的气势当然要看整个八字,今天这儿说的气势,是指气和势两个内容。今天讲的气与势是两个概念,气是根气的气,势才是以前讲的大势。
大方向的气势其实好看,细分气与势却有难度。大家知道《滴天髓》讲,阳干从气不从势,我的观点是,所有阳干,从气容易从势难。
从气是甲木及所有阳干的本性,就象男人,真心顺从别人的少,多半是想独立自主,女人对丈夫也是这样,她自己怎么刚强不管,但总还是希望她的丈夫是个有主见,有担当力的男子汉。
阳干差不多都是这样,想成为男子汉大丈夫,有主见,能独立自主,这就是从气,是本性,是期待。偶尔要顺从别人,是不得已而为之。阳干从气的内容,以后还有专论。
今天讲甲木的气势,目的是想让大家受些启发,看看甲木在具体的八字中该从气还是该从势,如何从法。(下面的例子,只谈与甲木相关的内容,不是全解)
乾造:壬辰 庚戌 甲申 甲戌 (1892 生人)
此造甲木是日元,有气没有,气从哪里来,甲木的根气受伤没有?
此八字本有财杀之势,但这甲木却因为有壬辰作根,更重要的一层次原因是甲坐绝地,且逢生。故不作从财或从杀论,结果是身弱用印。
甲木日元在这种状态之下,最不好安顿,论势要从,论气却不从,从又不从是典型的两面派,这样的人思想往往很矛盾,生活环境也较复杂。此命主就是生于内忧外患之时。此是陈公博命造。
按:有易友批评我下这个“从又不从是典型的两面派”的结论有点过于草率。要说明的是,我的教材中的例子,都是用来说明相关的理论,不是全解八字。一个理论带来一个具象,肯定是不够完整的。
参考资料:
陈公博(1892一1946),广东南海人。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1920年任广东《群报》总编辑。1921年春参与组织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因投靠军阀陈炯明而被开除党籍。同年2月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1925年回国任广东大学教授,代理校长,加入国民党。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主任、广东省农工厅厅长、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部长.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务局长,1927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并任工人部部长。1927年与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后任广州军事委员会分会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28年与汪清卫组织“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主编《革命评论》。1931年蒋汪合流后,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和国民党政府实业部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部长、军委会第五部部长、11省党部主任委员等职。1938年随汪精卫叛国投敌。1939年,在香港写成《苦笑录》一书。在汪伪政府历任立法院院长、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政治训练部部长、上海市市长兼上海市保安司令、清乡委员会委员长。1944年汪精卫死后,任伪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政院院长。抗日战争胜利后,逃往日本。后被押解回国。1946年6月8日枪决。
又一造,乾:甲戌 甲戌 甲申 甲戌。
这是一个天干甲木一气,地支却难于扎根的八字,然而坐下申中一点壬水却是甲木日元的根气,甲木日元到底是抓到一根救命稻草,这种命局与上例一样凶险。日柱甲申若换成甲午甲戌,情况则大不一样,换过以后的甲木,虽然有比肩帮扶,但属于斫就栋梁金得用,或化成灰碳火为灾的那种。
即使是阳干,没根气,就不会独立行险。加之暗藏的丁火可以行动甲木(非无机物),日元还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有根和没根其结果大有悬殊。换句话说,甲木没有根气的时候,就无气所从,不得不从势,这时候还是一件好事。
若甲申换成甲子或甲辰,如:甲戌 甲戌 甲辰 甲戌,等于没换,还是与甲申日的一样从气容易从势难,凶险。
总之,甲木在气与势两者同时存在的时候,总是先从气,不得已才从势。有气而根气受伤的时候最惨。阳干有气的时候,维护其根气不真心从势,是它的本性。
《滴天髓》中有一乾造:甲申 甲戌 甲寅 甲戌,甲坐寅本是强根,甲木之气与势都很旺盛,那么,这八字有无凶险呢?
虽然有气有势,但寅申相冲,水木都受伤。行金旺运的时候有风险。事实情况是命主一家五口都同时死于庚运。任氏在《滴天髓》中用这一例是为了说明干多不如支重,我这里是用它说明甲木的气,比势更重要,气往往是它的命根。
前次讲到这一例,男孩:庚午 壬午 甲辰 甲戌。地支辰遇戌冲,支中根气算是被拔,这时天干壬水就成了他唯一的根气,戊子年,天干戊土克壬水,非常反常,不听母亲的话,尽做些有风险的事,一家人都为他担心。
下面是补充内容——六甲干支(供阅读)。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称为六甲干支。
1)、六甲为何易遁?
2)、什么时候用遁?
3)、什么时候会变性为乙?
4)、遁变后什么时候还会还原本来面貌?
1、六甲为何易遁?
六甲易遁,主要原因是甲木为气,这股气是生气,不会经常浮在外面。就象某个大领导,某个集团的一把手,那不是谁想见就见得了的,平时你要去见他,一定先遇上的是他下面的人。或者说,你看到的是他的掩体,不容易看到他本人。这种现象,用遁这个比如最形象,藏在别的东西后面,直接看不见的意思。
甲是生气,就象某个地段准备开发但还没开始一样,这个信息就是甲气,当事人一定会封锁这消息,否则会乱。其它的阳干没这个特殊性。
甲是气,不遁又如何?可以想象一下,若是不遁隐,不封藏好,是不是容易散掉?
2、什么时候用遁?
遁法,专指生气甲木,只要气在,没死,或求活,象甲午干支,甲坐死地,未必甲气真死,只要没有死尽,或说没散尽,还有点气,那它就会遁在辛下面。
辛金在后面要学习,辛金,能扶社稷,能救生灵,辛对甲也能斩草除根。也就是说格局需要甲真从午而死的话,用辛便能斩草除根,若要甲活的话,辛金又能救这个生灵。故甲午的甲,遁在辛下,是最好的选择。为何不遁在庚下,以后学了庚金,你就明白了。
什么时候用遁?这不是一句话概括得了的问题,平时不妨多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如活木的气,单位的大领导,他们的作法,离不开遁的手段。
我这里只能说说自己平时用遁的几种情况,以借参考。
(1)、甲气弱而未尽,必遁;
(2)、甲不弱,遁比显更有利于命局时,用遁;
总之,遁不遁要么是太弱未死,不得已才遁,要么就是一种处理手段上的需要。也只有甲木才有这个特性。
具体的六甲遁藏公式,请复习以前讲的基础。
至于为何遁下去后的掩体各不相同,这是一个复杂的题目,只能慢慢琢磨。
遁后的掩体分别是什么?以前怎么介绍的要复习,大致怎么用,这些要知道。
为何好多甲日元的八字较难看,主要是因遁而变,平时基本上是他的掩体在代他行事,比如,甲子日的人,掩体是戊。甲子日的女孩,因遁于戊下,便具有戊土人的一面,故她多半呈现出男孩子的个性,甚至大部分时间是在兑现他是一个戊土日元的人。再比如甲寅日的男士,本来甲寅的甲很刚,但由于这个甲常遁于癸下,所以他多半显示的是癸水人的个性---柔和。也就是说,遁后的用法,对于判断其人的个性,最有效果。其实还有很多用途,以后慢慢理会
3、什么时候会变性为乙?
甲为木之气,乙为木之质。所有的阳干都是在为阴干做后遁,质嘛。甲变乙就象甲冲到了前面,后方主帅现在冲锋在前了,可以想象,这多半到了什么境地。木到了巳午月,甲处病死之地,正常的甲会向下沉,甲若还浮于外(透干而未遁),只能是乙木。总的是弱而未遁时,易变性为乙。
再比如子月的甲,做为气本当暗藏于根部,遇癸透者,浮于外的甲,就容易被冻伤。这有甲变为乙的因素在其中,就象有些常绿色植物,冬季若太寒冷,需要保护,常用稻草或薄膜包裹一个道理。
4、什么时候还原本来面貌?
概括地说是需要他露面的时候,比如甲辰的甲,活得很好,一般不会遁,但有时会遁在壬下,壬是什么,是辰库中的水,就是将自己化成了辰中普通一员,这个象,挺象有些大领导,平易近人,常常深入下层,体验基层。遁是一种自主的行为,有目的的行为,与入库不一样。入库是被动的,比如生病住院了,收监了,包括失踪了。遁有自主性,需要它主事的时候就会还原成甲,不用掩体了。变性的甲,也多半是环境突然造成的。环境一当正常下来,它会自觉地还原。遁后的掩体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中级教材做了详细讲解。
作业:
熟读教材,理解标题及后面的遁变。
思考题:
上面陈公博的乾造:壬辰 庚戌 甲申 甲戌 (1892 生人),死于1946年是丙戌,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