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麦小弋
原创首发小红书,已同步头条号、豆瓣。
艺术就是给经验套上一种模式。写故事就是利用已有的经验,让读者在动人心弦的故事中遇见一个新的自己,看见世界上的更多可能性。
———— 题记
读者在读故事的时候,他们在故事中寻找什么?到底是故事中的哪一个环节扣响了读者的心扉,让他们手不释卷、目不转睛?《写作脑科学》这本畅销10年的故事创作指南告诉我:学会这5个写作方法,写出令打动读者心弦的故事轻而易举。
TOP.1好故事必须迎合读者的期待
豪尓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说“艺术就是火焰加代数”,通俗一点就是说只有创作者用火焰般的热情来写故事,抓住读者的心,让故事情节不断的去迎合读者根深蒂固的期待,这样的故事才是动人心弦的好故事。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可以重塑读者的大脑,例如它可以激发读者的同理心。
那么,如何才能快速的抓住读者的心,写出好故事呢?
首先,创作者要让读者读完了第一个句子,就迫切的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也就是说当你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你下意识里就会觉得:好像会有什么非常寻常的事情发生。
接着要有清晰的故事脉络,让读者看到主人公在整个故事中和什么问题、什么困难做斗争。
约翰.欧文曾经这样说:“如果有可能的话,第一句就要交代整个故事”。
最后就是好的叙事方式了,用你最擅长的方式去打动你的读者。
TOP.2好故事要有明确的主题
所谓故事的主题就是你的读者读了你写的故事后,会有什么样的启发,或者是明白了什么样的人生道理,就如同某网红主播直播一样目的简单而纯粹————卖货。主题也是这样,让读者一目了然,所以,在你下笔之前,可以先预设好故事的主题是如何安排故事情节的。
例如《花千骨》在很多书迷和剧迷的心目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情,故事围绕着花千骨和白子画、杀阡陌、东方彧卿之间的感情纠葛而展开。
TOP.3好故事要言之有物我们的感官每秒钟会给我们传达1100万比特的信息,同时也会屏蔽掉至少10999960比特,剩下的只能是那些会对我们造成影响的信息。也就是说,写故事要言之有物,删除掉那些不重要的、笼统的不会对故事起任何作用的细节信息,从而给有用的信息腾出足够多的空间。
神经科学家拉马钱德兰曾经这样说“人类善于视觉想象或模型,可以在脑海里演练将要实施的行为,却不必承担现实世界中相应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处罚。”由此可见,言之有物是多么重要。
奇普.希斯和丹.希斯在《让创意更有黏性》中写道:“虽然鲜明的细节可以增强故事的可信度,但它们必须有意义,即使它们必须象征或支撑故事的中心思想。”
所以,好的创作者不会通篇泛泛而谈,而是运用感官细节让故事生动起来,由此调动读者的情绪,分泌多巴胺,让读者在读故事中感觉到一切都有存在的必要理由。
TOP.4好故事从头到尾都应该遵循因果链条
斯蒂芬.平克在《心智探奇》中写道:“人们假设世界存在一种因果法则:任何事件的发生都遵循这一法则,而不是随意地先后出现”。
如果我不努力搞钱(行为),那么我会无法付清银行的贷款(反应),所以,我最好要努力工作,甚至要多发展工作以外的副业多多搞钱(决策)。行为——反应——决策:这就是催动故事向前发展的逻辑。从开头到结尾,故事必须一直沿着因果关系链条发展,这样编排故事不仅能让主人公的发展道路明确无误,而且事后回看时,还可以揭示出为什么这种对抗冲突从一开始就不可避免。故事里发生的一切的确要从一开始就可以预见,在结局被读者“揭晓”后,让读者觉得本该如此。
由此可见,好故事在创作者遵循故事发展的因果链条关系上,还要符合读者的预见,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轻轻碰一下第一个骨牌,后面的就会一个接一个倒下,创作者也是如此,每个写作场景都是对前一个场景所做的“决策”的检测。所以,好好利用好“行为——反应——决策”这一协作模式,就像跳华尔兹一样,运用这个节奏催动故事渐渐走向高潮直到舞曲终结,给读者意犹未尽之感。
TOP.5好故事要一改再改
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年删改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写《光与生命》,反复修改9遍,一直到他认为每个字句都完全表达了自己的本意,才正式发表;托尔斯泰小说《复活》中对于喀秋莎的外貌描写,修改了20次才定稿……几乎所有伟大的作品都是作者几经修改才面世的,由此可见,修改是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海明威曾说过:“所有的初稿都是垃圾”。约翰欧文说:“我将一半的生命用于改稿”。多萝西.帕克也曾说:“虽然我写不出五个字,但我一口气可以改七个字。”
当然如果你觉得以上5个写作方法你都可以做到,那么,请你拿起笔,写起来吧!每一天都要写点,不论你在干什么或发生了什么,每一天都要爬起来动笔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