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快乐与愉悦的本质区别》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人特有的生理现象和精神现象,通常是一过性的生活事实。比如吃到一个美味的苹果,得到一束芳香的鲜花,听到一个开心的笑话,观赏到赏心悦目的美景……等等,这些都让人体验到快乐。快乐是一个时间段里的人的一种精神兴奋的反映,是一种非常态的心理波动,是人行为活动的主观事件。快乐也是人的本能需求,快乐是生命体的感知需要,快乐可以激活身体机能处于活跃状态,是感知活动的加速反映,因此,所有的生命体都有类似人的快乐的感知反映现象。
人本能的、自然的、主动的在生活中寻求快乐,可以说,人不能忍受完全没有快乐的生活。只要生命在继续着感知活动,人就在体验着强度不同的快乐,事实上,只要能呼吸到一口空气,都会带来快乐的反映,只不过是感知运动活跃的状态和程度不同而已。这表明了人生存的动力何在——为了不断出现的各种程度和各种状态的快乐。所以,当人们苦寻数千年,一直找不到或不能给生存的目的下定义的时候,人早就于不知不觉中将快乐默认成了生存的目的。于是,人人都在寻求和取得生活中的各种快乐,当然,很多标志性的活动更是打上了快乐的标签:吃喝玩乐、声色犬马……几乎人的所有消费活动都与快乐关联。人更将快乐物质化,拥有多少财富物质,就意味着拥有多少快乐。人们都在忙忙碌碌的生活,都在一刻不停地获取着属于自己的快乐,不过,快乐真就达到了生存的目的了吗?快乐就是人饱经苦难的生活历程要达到的终极目的吗?不能就此作出肯定的回答。
看来,我们对快乐本身缺乏深入的思考与了解,快乐其实是最不可靠的东西:快乐处处皆有,却稍纵即逝;乐趣无穷,却是似而非。快乐也是最不真实的东西:有时快乐,有时又不快乐;你觉得快乐,我觉得不快乐;这一次快乐,下次不一定快乐。快乐甚至会带来矛盾冲突:我快乐了,你不快乐;你的快乐,或许是我的痛苦。快乐是极其主观化和个人化的体验:本来很快乐的事,在一些人那里就不快乐;而有些事对你很寻常,对他人就会有很大的快乐。人们的快乐的标准也不一致:他觉得很快乐的事,在我完全感觉不到快乐。人们的快乐行为有时完全相悖:因为你的快乐让我不快乐,我的快乐就是你的不快乐……人们在享受快乐,却并不真正了解快乐。
人真的需要这不可靠的、短暂的、一过性的快乐吗?其实,人真正需要的是存在的愉悦,愉悦才是感知至高境界和终极境界,愉悦和人现有的快乐有近似的意义,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快乐是个人的精神与心理事件,快乐在个人的体内及内心里完成;愉悦是存在的整体状态,个人是整体状态的组成部分,愉悦在个人的外部完成;快乐是暂时的、一过性的个人经历,愉悦是持续并不会中断的存在事实,是共同的存在形态。可以说,愉悦是快乐的连续时态,快乐则只是愉悦的碎片;愉悦包括所有的个人快乐,而个人快乐则与共同的感知愉悦无关。快乐只需要一个人主观即可达到,而愉悦则需所有的人和存在事物一同完成。快乐就像溅起的水花,而愉悦就像无边无际浩瀚的海洋……
事物存在的本质上需要活跃、稳定、持续的状态,这状态就是愉悦,愉悦是恒久的存在态。快乐和痛苦都是存在状态的一种失序的波动,这种暂时的波动会很快平息,波动与失衡不是存在的常态。愉悦感知是存在低能耗态,而快乐犹其是痛苦是存在的高能耗态,这也是感知规律决定的存在事实。高能耗只能短时存在,而低能耗则能长时期存在。
在存在的愉悦缺位的情况下,快乐成了替代品,快乐起到了某些愉悦人的作用,但同时释放了不小的副作用。当人不能获得快乐的时候,当人获得的快乐成为过去式的时候,当人争夺快乐资源的时候,当快乐的自私性显露无遗的时候,当快乐不加节制的时候……这些状态会演变成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结伴而行的两兄弟,他们的角色转换会令人苦不堪言,这其实是对智慧人类的辛辣嘲讽,因为快乐之后就是痛苦,而且痛苦往往还戴着快乐的面具,快乐和痛苦鱼目混珠,让无知无觉的人们猝不及防。
盲目的快乐是愚蠢的,毫无疑问,人应该获得的是存在愉悦,不该在快乐与痛苦的作弄、重复与轮回中一再磋砣。感知理论将愉悦存在的理念与方案摆上了人类的桌面,还有什么理由任由人们在快乐的追逐中不断迷失,在痛苦的煎熬中一再死去。存在的本质就是愉悦态,这才是不以谁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无论人做出什么选择,无论人绕多长的弯路,愉悦存在都是终极归宿。可变的,仅仅是个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