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iness is not goal, it is a by-product of a life well lived. - Eleanor Roosevelt
幸福不是目的,只是好好生活的结果。- 埃莉诺·罗斯福
赶早,一切似乎就不那么拥挤。地铁上,人也相对少了很多,也自然得多了。
上班族未来得及起来,估计昨晚玩手机太晚了,也可能是学习太晚了,甚
有的是老人家,老人家们看似一般是夫妻双方,他们选择坐在一块。说话时,都是细声软语。我在想老人家,不是听力有所下降吗?
有些老人家非常有趣,或许出来得早,早餐来不及吃。老奶奶,边与老爷爷说话,从手提袋取出一根一根的食物吃。
有的是家长与孩子,家长都是女性为主,孩子都是小学生。这些孩子都是要过关,去香港念书的。深港两地的差异,似乎也不能在天真的孩子身上,划下明显的刻痕。
可能是 4、5 年级的女孩,她就安静多了,比身边所有的孩子高约两个头。细看,你可以看到她眼里的警惕。她可能已能体会到深港两地的差别,生活的不同。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有座位而不坐,偏偏喜欢站着感受那种颠簸。座位上的老人家,反而担心了。他们提醒那小男孩,“这里有座(老人座位的边上)。”说完,他们就笑了,“他不喜欢坐下来。”
旅途中,尤其是要依赖着公共交通的,总是会带着些琐碎的焦虑,起来得是否足够早,是否赶得上出发的时刻,是否会错过等。这些都是乘坐交通的焦虑,也就怪不得自驾游越来越流行。
自驾游的优势,也是劣势。人是贪图安逸的,自驾游反而需要有强大的个人自制力。基本上,真的可以做到自驾游的人太少太少。
自驾游,不只是需要自制力,更意味着独自面对所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等价于,你需要有临时应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能力。交通路况,天气状况,身体状况。
现在流行的旅行是,某一点上车,再某点下车。一句话概括—上车睡觉,下车尿尿,中间拍照。
一个城市或地方,自有其交通规则。现代都市,人口密度高,土地都被用于住房建设,交通设施空间也就被大大压缩,为此各种转乘规则也就不得不屈从于空间。各种设计,也不得不腾挪。设计师,就得要背负着一种责任—设计体验。
广州的天河区,毫无疑问就充分说明前面这点。广州东站的 1 号线转乘 3 号线,实在非常一般人初次就能通畅乘坐。估计,99.9999…% 都会这里收获到挫折感。
广州地铁 3 号线,在体育西路地铁站,又分为机场北方向(Towards Airport North)、番禺广场方向(Towards Panyu Square)、天河客运站方向(tianhe Coach Terminal)。据说,日本的地铁换乘复杂度,居世界最高,这种复杂度的出现难免是没有空间的一份功劳。
旅途与读书
旅途,意味着周围的都是陌生的,没有熟悉的关系。看着对方是同样的人,呈现的却是陌生、距离感。问方向,却被对方满脸的匆忙而堵住了嘴。
一线都市,地铁站里的空间被人头占有,你就被人流。那一刻,你就成了孤岛。你需要的是抓住一根方向走。
安保人员说,“这我不知道,你问问其他工作人员。”
又一安保人员,如此。看到一位头发花白,具备老广东人特征的阿姨,一问,“同在寻找转乘 3 号线的方向”。看到一派放地铁报的人员,得到,“我不知道。”
真的没办法,老老实实跟着标示走,走错了就折返就是了。
写到这里,想起早上坐过站的一对儿老人家,下站发现自己过了。他还是满脸笑容,带着惊喜说,“坐过了啊!哈。”真的就是满脸开心,小孩般。
现在,我越来越喜欢在旅途中,带着几本书。等待到站的时间里,就可以完全逃入到书本,跟随作者的文字进行思考,再结合个人所思所得。这个过程,让我忽略了旅途过程中的辛苦,长时间委屈不能动的身体,幸好还可自由自在思考。
旅途,就是为了达到远方的风景吗?
每次的心动身动,都是远方在呼唤你?
或者,你只是自我冰冷、自我封闭,从而只能寻求去到某个远方得到一种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