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听过汪涵推荐《浮生六记》,一直敬佩汪涵的满腹经纶,皆缘由广读文学。每每听到敬佩之人有书推荐,都是满心雀跃,似乎这样可以离他们更近一步。
始读惊讶,因并未做好功课,原来是清代文学家沈复之作,读着原文有些吃力,但好在不影响理解。看到美句也是感慨, 如: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又如,闺房记乐篇,细节描述的确不愧有小红楼之称:“ 并肩夜膳,余案与案下握其腕,暖尖滑腻,胸中不觉怦怦作跳";“低垂粉颈”。描述与芸娘爱情甜蜜之情溢出书面:“ 自以为人间之乐,无过于此矣。”
后发现其实每章有译文,于是断然舍弃原文,快速阅读译文。急躁性格使然,却也许因为读到如此浓情蜜意,却见芸娘对其夫曰:“ 今日得见美而韵者矣,顷已约憨园明日过我,当为子图之。”虽后紧接其夫骇曰:“如果没有金屋,那里供养的起,怎敢有此妄想,后曰: 你我伉俪情深,何必再添外人”,读此心中便有不满,也许源于时代,封建社会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却读此仍觉此男曾对其母说:”若为尔泽夫,非淑姊不娶”,而此刻反倒欲拒还迎,来者不拒,仅读此篇,便难以理解为何后人封之为最治愈的爱情故事。
反觉三观尽毁,不知此书此情为何受捧?
沈复的妻子叫做芸娘,这位女子曾被林语堂先生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女人”,沈复非常爱她,但也仅限于非常爱而已,他不能为芸娘解决任何实质性问题,却总是捅娄子让芸娘善后。沈复的父亲在外地做官,沈复陪侍,他父亲对他讲:“你媳妇能识文断字,以后家里的书信往来就由她来管吧。”后来沈复的母亲怀疑芸娘在信里乱写,就不让她写了,沈复的父亲却怀疑是芸娘偷懒不想写,芸娘由是失欢于公公。后来沈复的父亲由于久居外地,身心寂寞,想招个小妾,委托沈复办理,沈复让芸娘办此事,结果沈复的母亲不同意,芸娘由是失欢于婆婆。再后来沈复的弟弟手头拮据,问邻人借钱,找芸娘作保,事后却无钱偿还,芸娘写信给沈复,被沈复的父亲发现,却认为是芸娘无事生非,自己借钱还不上反而诬赖小叔,芸娘由是失欢于小叔。再后来,芸娘由于身体柔弱,常常吃药,需要人服侍,由是失欢于奴仆。总之,被林语堂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女人”的芸娘,竟然成了沈家的眼中刺,沈复虽然口口声声爱芸娘,但却没有为她做任何辩解,导致沈家上上下下讨厌这个女人。
如此贤妻,结局寄人篱下,客死异乡。照着沈复所讲,当时的他“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就连芸娘的下葬费,还是找人借的。寸心欲碎?后来还不是和朋友赠送小妾逍遥快活。
也许就是因为世人看沈复在一连串的打击下(丧妻丧父又丧子)仍然活得优哉游哉,感叹浮生二字吧。总之,以现代或者狭隘的眼光,只觉沈复虽无法称之为渣男,考虑时代背景,也许相比之下,当真是那个时代,也是女人可以托付的好男人吧。但我却无法苟同被当今还如此称赞的爱情,只觉可称赞之处不过是芸娘之可爱,嫁给爱情,却其夫的不作为或是懦弱,却悲剧一生。
依我拙见,沈复是一个谈恋爱的理想男朋友,打情骂俏,嬉笑怒骂,甜蜜日常。却是个不合格或是失职的丈夫,旁观妻子被误解,虽陪其一同被冷落,赶出家门,却担当不起大男子,大丈夫。可以说一个妈宝男吧。单纯嫁给爱情的女生,犹如飞蛾扑火,倒是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