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里林泉》 作者 :故园风雨前(杨云苏).
初与此书相识,是在作家大冰的一页书籍推荐的微博上:
因为之前没有读过故园的作品,所以对作者既陌生又好奇。但收到书后,只翻看了几页,就发现她的有趣:这位生长于成都的70后大姐姐的有趣,是那种有大才情、也有小脾气的有趣,有点儿像《红楼梦》里面真性情的湘云。
《巷里林泉》是本随笔集, 分 “一晌年光”、“朝朝暮暮” 和 “眼前人” 三辑,一共47篇;读故园的童年旧事,猜她小时候一定是那种长辈眼中的乖乖女,但其实偶尔也要使个小坏的瓜娃儿。她说“小学”,是这个世上最喧闹、荒唐滑稽、无法无天的巅峰;她说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很“认命”,冬日里天蒙蒙亮就乖乖去上学(从不哭闹) ,冷到哈气都白雾滚滚 ,一开口就“有气象”;她口中的“家族群”,就是个甜蜜的鬼话群......你的儿时记忆里,是不是也装着这么一个可爱的邻家姐姐呀?
作者自嘲:“世界变化那么急却不大理会,作为活人有点儿失职。又绝不淡泊,物质非物质的惦记着太多。但所有欲望归纳下来,无非爱草木,恨流年”。
据说有趣的人,都是善于观察并且有优化观察天赋的。故园的观察可谓细致入微,她描写的巷里世界真是妙趣横生。
最最喜欢的,是她笔下的 故园草木、巷里猫咪、桌上美食、还有盛产老头儿的教工楼里那些高古玉似的老头儿们......
① 故园草木
故园自诩爱草木,真不是瞎吹的,她笔下的草木是活的,而且还有态度、有灵魂:
写川大校园的香樟树:香樟树高,开花的时候虽然看不见花,但香味却跟倾盆大雨似的下下来,躲不掉,淋得透透的......
北京魏公村胡同里500年的古银杏树:春风来时万千绿叶像万千绿蝶振振欲飞......
评丁香敷衍搪塞 :丁香是清透的粉紫,自来旧,仿佛去年剩下的颜色对一点儿水又拿出来开......
捎带调侃教工楼院里的海棠 :海棠花下斗地主,芳菲不尽不认输......
故园笔下那些瓦缝里的蒿草,水池边的苍苔,裸露篾片的泥墙,梁上经年的尘埃等等......一草一木皆动人。动过心之后,又会暗自感叹:为什么?为什么虽近在眼前,我却发现不了——艳阳春风里树叶纷飞那一刹那的美呢?
② 巷里猫咪
故园笔下的流浪猫,一般都不愁吃的,它们和巷里人一样爱安逸:滑稽的奶牛猫‘白嘴儿’,大战巴儿狗的‘三花三兄弟’,还有爱睡觉的波斯猫‘小咪’......
巷里有位楼上的‘奇葩丈夫’,大清早就听到他倚门嗑瓜子、聊天 ~ 原来他是在和流浪的麻花猫对话:再细看,他面前桂花树下的草丛里有只麻花猫,一向在附近浪的,睡着一动不动,装没听见他的话......
原来巷里的流浪猫,也同样傲慢而鄙视人类呀。
我和我家狗狗都曾遭遇过猫咪的冷眼慢待:
记得几天前的一个早晨,在小区花园里面遛狗。我家憨金毛正拉着我愉快的撒丫子狂奔,突然一个急刹车停下来 ~ 只见前面一橘猫占据着小路中央、正弓起腰背、对我们怒目相向。
憨金毛急的直转圈就是不敢上前。我见势一边安抚金毛:“豆豆不要慌,没事儿的啊”,一边和橘猫商量:“小猫咪乖乖,我俩就是路过,让一让哈,好不好呀”?
不知是不是橘猫理解错了,它背弓得更高、眼瞪得更大,喉咙里还发出咕噜咕噜的闷响,毛都要炸开了似的。
我和金毛同时秒怂,只好一起转身退回原路(还好小区花园是圆的,大不了就多走半个圈嘛)。
走出两步再回头看橘猫,它正踱着台步高傲地跟在我俩身后,从容地看看我又看看大金毛的屁股。我想它一定对我俩很——很失望吧。
③ 水和绿头鸭
故园爱水:“没水的风景我看不懂。对奇峰异岭大漠孤烟,我嘴上跟着起哄叫好,心里是蒙的”。
她高度评价了自家小区里的小水池:春波吹皱,夜雨秋池,简直拉动了整个小区的诗意......
而且她断定水池里的绿头鸭也和她一样爱水,这么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它们(绿头鸭)也不能随波逐流,本就疯疯癫癫的,脚踩水面,跑个几仗远......
④ 盛产老头儿的教工楼和高古玉似的老头儿们
故园曾寄居在一幢盛产老头儿的学校宿舍楼,她描画的老头儿们,个个跟高古玉似的,沁糖包浆,风貌风骨奇特,简直惊喜不断......
“气度是文史教授的这位,是我们小区的拾荒大爷,他的文明杖不负责文明,真正用途是到处扎一扎,戳一戳,一翻一挡回手再一挑,是十八般里的长枪,在十几栋楼的江湖上行走,没它怎么行......”
还有《谈猫》篇里那位云吸猫到难以自拔的‘丹叔叔’:丹叔叔是位貌端体健、温言和色、孤僻寡言的退休物理教授,平时总是阿迪达斯黑色运动三件套 + 一辆旧式山地自行车。
丹叔叔人好,尽管有很多关心他的门生和故交,但大家都不知道:他内心一直怀念的儿时玩伴是他的奶牛猫‘煤块儿’,他一直憧憬着有一天‘煤块儿’能回来找他;
《我带炖肉去看你》里的‘大伯’(故园的亲生大伯):是带着治疗颈椎的充气脖套和阔檐儿帽,远看如一盏华丽台灯似的大伯......
书里‘大伯’对吃极其讲究而且态度端正,读来让我想起孔老夫子的那一套:“ 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
⑤ 桌上美食
一个成都姑娘写美食似乎被认为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故园笔下的饮食故事不止撩拨你的味蕾,更能撩拨你的心弦还有笑穴。
用汤团皮比喻白雾,你可曾见过 ?
“白雾很好看,唉唉,十六岁的脑子很贫瘠,只会说很好看,我只想出一个喻体,过年吃汤圆,白雾像汤团皮,只有汤团皮有那样的纯粹柔糯”......
《非吃不可》篇里可爱的‘穿山甲男友’:她男朋友开车带我们去(吃水煮鱼),不过他不爱吃,他只吃蚂蚁上树,穿山甲似的......
《吃给他看》的故事:中秋节晚上,一位穿着病号服、带着鼻饲管的老先生,被家人推到松鹤楼,看着自己的满堂儿孙们吃团圆饭(安慰病人的方式是吃给他看。全体动员吃给他看)......
不知道为什么,读《巷里林泉》真的很有代入感(带入一种抽疯的感觉),经常莫名的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又突然一下笑喷。重拾这种久违的放松和自在,感觉挺好的。
哲学家卢克莱修说:“人们是凭道听途说,而不是凭自己的见证产生需求的”。
当下身在深圳这座城,我想假如996式的忙碌几乎已成常态,只有焦虑和压力伴随左右,哪里还有心思去发现草木之美,感受云水之妙呢?
巷里林泉清凉初透,可以拂去前尘,也可涤荡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