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

文:安琪

“断舍离”是三种对待物品的态度。书中有一幅图形象的展示了“断”与“舍”的含义。人就像一只生活在水池里的鱼,各种物品不断地从“断”的闸门进入水池,又从“舍”的闸门出去。如果“舍”的闸门关闭,物品不断涌进来,但却只进不出,那么水池里必然会浑浊不堪,满是淤泥,我们活在其中,动弹不得,只能靠上层清水维持生活。也就是说,家里堆满了物品,把原本悠闲地空间全部堵死了,我们也因此不能自在活动,只能在狭小的空间苟且。而“断舍离”则提供了一种方法去改变现状,使我们能从杂乱的生活中解脱出来。

1、物品要用才有价值——是为“断”。

要意识到物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斩断用不完的物品、多余的物品。“断”就是要严格把控物品的入口,切断不必要的物品进入我们的当下的生活。


2、物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是为“舍”。

即便是以前用过的东西,如果现在已经不需要了,就不该怀着“说不定将来还有一天能用得上”的心情,随随便便地保存、保管、收纳它,而是让它们去此时此刻最需要它们的地方,要有意识地不断把物品送出去,舍弃掉。


“舍”就是对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做减法,打开闸门将不需要的物品清理出去,只保留对当下的自己是必须的物品;对当下的自己不必要,但以后是必须的,如:夏天时的羽绒服、厚毛线,可以整理起来放在储物间;其它物品,既非当下,又非必需的,应该扔掉,或者将物品赠与当下正需要它的人们。


3、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是为“离”。


不断重复拷问物品,也拷问自己的“断”与“舍”,挑选出与当下的自己最相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