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小小说中的人、事、理
文/程玲燕
铁凝笔下的人是我们身边的人,或熟悉或陌生,但都可爱可敬。铁凝笔下的事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经历或目睹过的事,日常、琐碎,却传递着美与善。铁凝还通过这些人这些事讲了一些挺有滋味的理儿。
大荣姨是“我”记事以来的第一个女朋友。她喜欢“我”,自愿哄“我”睡午觉,她有天然的母性。又会讲啰嗦又漫长的故事,说不定某个时刻还启蒙了“我”对文学的爱。
迅哥的长妈妈也会讲故事,但铁定不识字。不知会讲故事的大荣姨是否识文断字呢?
无关紧要。
她明理。凡事讲先来后到,即使是“哥们”,也不能“走后门”,“我”强词夺理想先要玻璃丝网兜 ,她断然拒绝。
拒绝不是薄情寡义,是耿直,是仗义,是真性情。她连夜编织网兜,还一大早就送到“我”的枕边。二年级时便遇见这样一段跨越年龄的珍贵友谊是“我”的幸运,却不是所有和我一样幸运的人都懂得并珍惜。真正的朋友一定不是迎合。“能够享受到友人直率的拒绝和真切的清淡,实在是人生一种美妙的时光。”这是《共享好时光》告诉我们的理。
炸馃子(油条)的姑娘是“我”美的启蒙者。学她绑辫子,学她围巾下拉出几缕头发,细致入微地观察她站立的姿势、擦汗的姿势、脚上的凉鞋……她肤色新鲜,眼光纯净专注。我猜是不是炸油条的烟熏火燎、油油腻腻愈发衬托出她的清爽洁净、诗意美好?
多年后,她在生活的压力和岁月的打磨下失去了往昔的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对此“我”不能无动于衷,不能无视她陷入低迷,“我”去表白当年的仰慕,“我”去唤醒她爱美的心意。她真的焕发光彩了!
如若你也遇到了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你有勇气去倾诉,有兴趣去交流吗?请你克服着虚荣走向她吧,不要吝啬你对别人的美好祝福吧,它会传递出直抵人心的神秘力量,让平淡的生活充满陌生的魅力,甚至不经意间,还能改变人的命。这是《与陌上人交流》中蕴含的理。
姜师傅是乡政府食堂的一名大师傅,在乡里做了四十年饭,他是个复员军人。知道闺女们爱吃甜的,他给“我”打热气腾腾的糖包;税收忙时,他昼夜守在灶前,只为大伙吃上一顿热饭菜;哪怕只有“我”一个人吃饭,他也按时敲响吃饭的钟声;只有自己吃饭时,他依旧敲响钟声,提醒在外村工作的人别忘了吃饭。这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是一个把乡政府食堂当家,把吃饭的人当自家儿女的人,这是一个忧他人之所忧的人,这是一个思想纯粹的人,这是一个有爱有温度的人,这是一个幸福能力超强的人。
人类的生存是需要相互的惦念的。惦念有多少幸福就有多少。这是《惦念》传递出的理。
人们只知新凤霞戏唱得好,去不知她的有趣和洒脱。心爱的小茶壶不小心摔了,她自个儿买一个赔自个。不为外物拖累,不纠结已经发生的,不埋怨不责备,这是《一个人的孤独》中的智慧。
纽约旧货市场,一个买书,一个卖书。买书的人是翻译,卖书的是教授。书本卖五美元,卖家只要两元,卖家要出五元。“争执”不下,买家执意送给买家,之后两人互留电话,成就一段陌生人变知音的美谈。《在纽约逛旧货市场》告诉我们,世间百态,有谎言,有欺瞒,有云山雾沼的闲扯,但也有陌生人之间相互奉送的好意。
铁凝的小小说中还有很多可爱的人,有趣的事,挺有滋味的理。读铁凝的小小说,觉得天地好辽阔,人与人很亲近,自己离可爱也越来越近了。
《社戏》第二课时
设计者/野川中学崔丽华
学习目标
1.细读文章,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
2.朗读片段,读出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味。
3.品读最后一段,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梳理了《社戏》的行文思路,感知了故事情节,请回忆并按顺序说出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学生回顾并回答。)
二、看社戏,谈感受
1.文章主要描写了一件看社戏的故事,你觉得那出社戏好看吗?
2.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能证明这出戏不好看的句子或词语。
(学生读文章并进行勾画。)
3.既然这出戏如此不好看,为什么文章的结尾却是这样写的?
屏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预设:因为那夜是迅哥儿和小伙伴一起去看得戏,偷得豆,很有趣。因为那是他童年的美好回忆……师:既然戏不好看,豆也普通,那就是戏和豆之外的其他因素影响了迅哥儿的感觉了。首先,我们就先看看同学们都认可的影响了迅哥儿判断的这群小伙伴。
三、析人物,解乡情
1.小说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小伙伴,请为他们分别起一个绰号,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
提示:可从人物的相貌、性格、身份、职业等方面思考。(学生读书,做批注,完成后小组讨论。)
预设:
双喜 智多星 孩子王 大聪明 机灵鬼
阿发 铁憨憨 呆子
桂生 吃货 小馋猫
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发现,这群小伙伴淳朴热情,用最真诚的心来招待迅哥儿,他们一起看戏,一起偷豆吃豆,“偷”出了情趣,“偷”出了欢乐,才使普通的罗汉豆有了无比的美味,才使这场戏令“我”终身难忘。小孩是这样的淳朴,大人呢?
2.分角色朗读课文31-39段,说说六一公公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朗读,自由发言。)
师:这样民风淳朴的平桥村,这样热情好客、善良无私的村民,谁都忘不了呀!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一方怎样的水土呢?
四、游水乡,悟真情
1.找出文章中景物描写的段落,自由朗读,读出景物之美,景之美。
读完说一说,假如你是迅哥儿,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嗅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心情如何?
预设:我看眼前景:深绿的豆麦,黑色的起伏的连山,红的渔火,白的航船,朦胧的月色,宛如仙境的戏台。
我听耳畔音:潺潺的水声,宛转的笛声。我嗅鼻中香:空气中弥漫的是豆麦和水草发散的清香。
我的感受: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我的心情:急切、沉醉师:看着眼前斑斓景,听着耳畔悠扬音,嗅着鼻中豆麦香,我们醉了,迅哥儿也最醉了!并且他醉了几十年——
屏显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先生之意一定不在戏和豆,而在什么呢?在那一夜江南水乡特有的优美风光,在那一群平等善良无拘无束的少年玩伴,在那一方民风淳朴自由和谐的平桥乐土,在那一段失去了就无从寻觅的童年时光!曾经的童年,因为它的永不再来而愈发美好!纵是名角的戏,美味的豆又怎能与那夜的比呢?
最后,让我们再次读起那段耐人寻味的文字吧!
屏显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