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是充满惯性,无论是在物理世界中,还是思维模式中,这都是所谓的路径依赖。
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4英尺815英寸,采用这个标准的原因是早期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所设计的,电车所用的轮距标准是这个尺寸。电车的标准又是沿用马车的轮距标准,马车轮距标准是古罗马军队战车的宽度。战车的轮距宽是牵引一辆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
受历史事件的层层锁定,现代铁轨的标准宽度取决于古代两匹战马屁股的宽度。更有趣的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火箭推进器,由于需要铁路运输,宽度也必须符合铁路的轨道的要求,于是,航天飞机火箭推进器的宽度,就是两匹马的屁股宽度。
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你一开始是用左手写字,时间久了就会越来越顺手,正常情况下就会一直使用下去。公司的例子,比如柯达公司也是路径依赖的经典案例。柯达的路径依赖是很难舍弃胶片市场的巨额利润,即便看到了数码技术广阔的未来,始终舍不得传统胶片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地位,感觉是被锁定了一般,无法脱身。
人们产生路径依赖的底层原因是什么?
因为人们对安全感的追求和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决定了人们采用最安全最稳妥的策略,而不是最佳策略。而最安全的策略就是已经验证过的策略,与这个策略是否高效,是否最佳无关,这就是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并不是完全错误的,甚至路径依赖本身就是一个中性词。只是我们常常是在犯了习惯性错误的时候,我们才会讲,犯了路径依赖这个错误。
比如一个好的制度的延续和发展,比如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比如好的做事习惯,这些都是路径依赖,人们关于习惯的一切理论都可以用路径依赖来解释,只是好的路径依赖大家喜欢用习惯等更积极的词汇。
路径依赖本身无好坏,决定其结果好坏的,可能就是当初的那个选择。要想路径依赖的负面效应不发生,那么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要找准一个正确的方向。
在个人发展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本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这就是路径依赖。而这种模式的基础,可能是早在童年时期就奠定了的。你的原生家庭情况,你的父母的思想观念,也基本设定了你的人生。所以当因果链足够长的时候,我们通常称之为“命运”。
所以,父母的见识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这就讲到了家庭教育。有的孩子是在鼓励和表扬的环境中长大的,心理学的术语叫“抱持”:做好了会受到肯定和表扬,做的不好就是鼓励和支持。这就会从小形成孩子“高自尊”的心理特征,更容易养成优秀的习惯,从此确定其一生的底色。这就是路径依赖。
由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提出的理论认为:偶然的事件决定最终的结果,随意的选择也能将人推上不归路。假设一开始便幸运地选择了正确路径,只要没有大的变故,未来基本就是打怪升级。你会收获各方面的支持,路径本身也有“自我强化机制”,在最初的良好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学习、调整和适应,进一步向更完善的境地变迁。
相应的,选择错误路径的人十有八九会一错再错,因为路径闭锁的局面一旦形成,人会被钉在那里,不得不跪着走完自己选的路。其中自然会出一些逆袭的英雄,但任何事情都得看概率。
所以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要不怎么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因为再微不足道的选择也终有一日会成为你生活的地基,牵一发而动全身。
人生反转之所以艰难,是因为想打破已有的路径,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和信念,难度无异于断臂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