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斌 【原创影评】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部极具灵魂之美的影片
一部彰显坚定温暖的影片
一部富有传奇色彩的影片
2023年10月17日公映的影片《珍·古道尔传奇的一生》,由中影/华夏联合发行、国家地理出品,由布莱特·摩根执导,简·古道尔、雨果·凡·拉维克、雨果·埃里克·路易斯·凡等主演,影片以女科学家珍·古道尔第一人称为视角,讲述了她在非洲丛林中长达60年与黑猩猩一起生活的传奇经历。
观众可以跟随着纪录片的镜头与世界上最杰出的野生动物学家——珍·古道尔一同深入到草高林密的非洲蛮荒之地,近距离地接触黑猩猩种群,看它们的嘻笑打闹和繁衍后代,同时见证珍·古道尔从风华正茂的年轻姑娘到白发苍苍的睿智老人的人生经历。珍·古道尔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为人类献上了一份价值连城的科学报告和她对大自然的那份纯粹真挚的热爱。
01 珍·古道尔与黑猩猩
珍·古道尔,1934年4月3日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中产家庭。在古道尔两岁生日那天,父亲送给她一个非常可爱的黑猩猩布偶,名叫朱比莉。冥冥之中,幼年时的古道尔对自然、动物和动物行为有着浓厚的兴趣。18岁的珍·古道尔中学毕业后,没有选择继续深造,尝试做过许多工作,如秘书、电影制片助理等。
1957年,23岁的珍·古道尔为了完成研究动物的夙愿,来到东非的肯尼亚。在那里,她遇到了当时很有名气的人类学家路易斯·利基博士。
1960年,26岁的珍·古道尔在没有资金支持,没有学术背景,更没有熟人引荐的情况下,接受了路易斯·利基博士的邀请,参与到揭示原始人类行为模式的灵长类动物研究计划当中。这项研究在当时并不被看好。
年轻的古道尔离开了英国伦敦温馨的家,带着在英国做服务生和秘书积攒的积蓄,在母亲的陪同下启程来到坦桑尼亚坦噶尼喀湖畔的冈贝(也称贡贝)国家公园进行黑猩猩的研究计划。
初到冈比,生活条件比想象中还要糟糕,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医疗设施,还得时刻提防着野生动物的袭击。
当地人得知珍妮要近距离的观察黑猩猩,都认为她疯了。当地土著告诉珍妮,有人在爬树时遇到一只雄性黑猩猩,被挖掉了一只眼睛,脸也被抓烂了。黑猩猩的攻击性很强。
凌晨五点半,天还没亮,珍·古道尔吃过简单的早餐,一根香蕉一杯咖啡,带着小型望远镜、照相机、笔记本以及午餐,爬上屋后陡峭的山坡,眺望坦噶尼克湖(非洲坦桑尼亚与扎伊尔的界湖),开始了一天的观察。她要等待那些丛林中黑猩猩的到来。
为了求得黑猩猩的认同,年轻的古道尔露宿丛林中,吃黑猩猩吃的果子,像黑猩猩那样在树间行走。雨林中锋利的叶片刮伤过她的皮肤,她也遇到过黑猩猩的攻击,但是珍·古道尔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而没有离开。
15个月过去了,黑猩猩终于习惯了珍的存在,它们开始若无其事地从她身边走来走去,甚至在她旁边坐下,从她的手里接过香蕉,自己剥开吃。
珍·古道尔就此打开了一个人类从未涉足过的全新世界,这就是黑猩猩的世界。
她发现,黑猩猩和人类是如此相似:它们通过互相梳理毛发、抚摸彼此,进行社交,它们有欢乐与悲伤,恐惧和嫉妒,每只黑猩猩,都有自己的个性。
珍·古道尔为每一只黑猩猩起了名字。一只名叫弗林特的年轻黑猩猩总是粘着他的母亲芙洛,还要让母亲背着它。当母亲芙洛去世时,弗林特变得忧郁,不吃东西。三周后,弗林特也离开了这个世界。
有一次,珍跟着黑猩猩来到一个白蚁巢穴前,她看到黑猩猩们捡起树枝,拔光树枝上的树叶,用光秃秃的树枝插到蚁穴中掏白蚁吃。这是个惊奇的发现,黑猩猩会自己制作工具和使用工具。
珍·古道尔的这个发现很有意义,我们可能需要重新定义人类是如何使用工具了。
一次珍·古道尔在一家实验室中遇到了四只黑猩猩,它们被关在五英尺见方,七英尺高的笼子里。一只名叫乔乔的黑猩猩,在笼子里已经关了15年。珍看着它的眼睛,想起它生活在冈比的同胞们,那里有松软的草地,有用绿叶筑的巢,黑猩猩们可以相互梳理彼此的毛,但乔乔却独自被关在笼子里。珍妮的眼泪抑制不住地涌了出来。此时,乔乔看到了,它伸出手指,温柔地擦干了珍妮的眼泪。
经过珍·古道尔长期努力,她取得丰硕成果,创造了传奇。她的研究成果纠正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黑猩猩的错误认识,对于人类研究黑猩猩推向了新的高度。
在影片中,珍·古道尔从23岁进入非洲的原始森林,为了观察黑猩猩,在那里度过了38年的野外生活。影片也讲述了珍妮与父母、丈夫、儿子之间感人的故事。
1963年,由于珍·古道尔对自然科学的贡献,她获得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弗兰克里伯尔奖。
之后,她获奖不断,包括获得了剑桥大学颁发的斯陶特科学奖和圣地亚哥动物学会颁发动物保育金质奖章,联合国和平使者、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颁发的不列颠帝国勋章,联合国和平使者、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颁发的不列颠帝国勋章、英国动物权益研究所授予的艾尔伯特·史威策奖、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授予的传播造福人类知识杰出工作者奖,被联合国任命为联合国和平信使,被英国皇室授予女爵士头衔等。
后来的珍·古道尔常年奔走于世界各地,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地球环境,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的20世纪“世界最杰出野生动物学家”。
如今,已经年近九十高龄的珍·古道尔,是英国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世界一流的黑猩猩研究权威,国际知名动物保护人士和环境保护人士,著名科普作家。
201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珍·古道尔的自传体纪实文学《大地的窗口》,2018年该书获得十大自然好书年度国际作品奖。
02 对于黑猩猩研究的社会意义
黑猩猩区别于大猩猩,它是介于大猩猩与类人猿之间的灵长类动物,也是目前最接近于人类的灵长类动物。黑猩猩有99.4%的基因与人类相似。
研究黑猩猩,对理解人类的起源及人类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黑猩猩是非常智慧的动物,黑猩猩具有复杂的思维过程,能够使用工具,有自己的语言,会使用手势相互交流。黑猩猩还拥有一定的社会规则和行为习惯。黑猩猩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竞争关系,黑猩猩的攻击行为、求偶行为和繁殖行为等都与人类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因此对于黑猩猩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追溯人类的演变与进化,从中探寻演变与进化的规律。
通常,人们容易将黑猩猩和大猩猩搞混。其实这两类猩猩有着较大的差别。
黑猩猩与大猩猩的体型不同。黑猩猩体高约1.5米,体重约70公斤。大猩猩体高约1.75米,最大的雄性个体体重可达275公斤,身体相当壮实。
黑猩猩与大猩猩的外貌不同。黑猩猩的头较大猩猩要圆些,耳大,向两边突出,眉骨较高,鼻小,唇长而薄,毛多呈黑色,黑猩猩没有尾巴;大猩猩头呈斜长的样子,耸眉骨,凹眼睛,塌鼻子,大鼻孔,阔嘴巴,低额骨,无脖颈,犬齿特别发达,毛呈灰色或褐色。
黑猩猩与大猩猩的生活习性不同。黑猩猩喜欢群居生活,社会结构不如大猩猩那样紧密;大猩猩以家族为单位,少则五六只,多则十几只,以一只雄性大猩猩为“家长”,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领地。
黑猩猩与大猩猩的交流方式不同。黑猩猩能做出喜、怒、哀、乐等表情,当同伴在一起相遇时,就发出大声喊叫,表示问候,有的还互相欠身、拉手、搂抱或用手抚摸对方的脸和脖子等。在它们之间有很丰富的“猩猩语言”用来进行内部联系与交流。大猩猩有不同的叫声,依靠不同的声音,表达较为复杂的感情,大猩猩喜欢敲击自己的胸脯。
而大猩猩相对于黑猩猩距离人类更远一些。
珍·古道尔在对于黑猩猩的深入观察中,发现了黑猩猩存在和人类相似的爱恨情仇,以及比其他群居动物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些对于研究人类早期社会形态甚至人类进化历程和脑部发育等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03 影片给我们的启示
影片以纪实的风格,讲述了珍·古道尔一段传奇的生命旅程,观众跟随一个个真实的镜头,聆听珍·古道尔的讲述,与她一起分享她的发现,以及她对世界的贡献。
年复一年、无论晴雨,珍·古道尔行走在非洲的密林中,坚守着她最初的愿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仅在于缺乏资金、环境恶劣,而且还缺少现代科技设备。珍·古道尔以融入式、体验式的方式了解、揭秘黑猩猩的真实生活,珍·古道尔称“这是我命中注定的归宿”。
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人们对野生黑猩猩还一无所知。一个柔弱的女性勇敢地前往连男人都不敢涉足的原始森林,一呆就38年。她给每只黑猩猩都起了名字,她与黑猩猩进行目光交流,甚至良久的凝视,她会用黑猩猩的语言跟它们打招呼。这种“猩语”,不仅打动了观众,也拉近了我们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对黑猩猩的观察与研究,让珍·古道尔不断反思人类自己的天性。在珍·古道尔看来,否定人的暴 力倾向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人类一半是罪人,一半是圣人,人类具有从我们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两种对立的倾向。
珍·古道尔向观众展现了震撼的、壮观的、史诗般的浪漫,她用她的方式,向世界证明,她改变了世界,对于黑猩猩这种和人类最亲近物种的研究,能够直接作推动人类对于自身的研究。她用她几十年的行动,向世人证明,她的身上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对世界的热爱,对人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她用自己的一生在回应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
对于事业的热爱和对于某一领域的研究,值得用一生的精力、心血、乃至生命去追求和探索,也只有这样,才会做出成绩。珍·古道尔正是这样一位执着锲而不舍的动物学家。
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感动与信任像暖流一样可以在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递,那么我们人类自己呢?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