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现在有很大的心理困扰,排除钱的因素,会去做心理咨询吗?
当我用这个问题去询问周围的人时,很多人的回答竟然还是“不”。问其原因,发现大家对于心理咨询存在着3大误区。
1,心理咨询是万金油。
很多人误以为心理咨询就是给来访者出主意、想办法,解决问题,就像万金油一样无所不能。结果去了一次发现根本不是这样,所以就认为心理咨询是忽悠人的。
其实心理咨询是帮助自助,也就是协助求助者最终实现自我救助,而不是也不可能提供终极的解决方案。
2,心理咨询师都是半仙儿。
一个咨询师分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一个14岁的中学生去接受心理咨询,可是坐下来之后却一言不发,被问及原因时,她回答说:咨询师不就是即使我什么都不说,你也能看透吗?
其实心理咨询当中“咨询”二字很重要的——来访者需要提出自己的问题、困难,与心理咨询师充分沟通,才能够得到引导和帮助。如果你什么也不说,他们又不是半仙儿,真的猜不透的。
因此,心理咨询时不要用沉默来考验咨询师,也没必要误以为咨询师能洞察一切而心生恐惧。
3、心理咨询不适合我。
身边曾经有朋友尝试过心理咨询,回来抱怨说:“我跟那个咨询师沟通特别扭,可能我这种人不适合心理咨询”。
其实,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关系确实有个匹配的问题。
首先,心理咨询是分流派的。
有可能你找到的这位咨询师所擅长的流派并不适合你;
另外,即使流派适合,也有可能气场不合。
这个说形象一点,有点像相亲或者面试——要看两个人投不投缘。如何彼此无法建立起信任关系,一切都无从谈起。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个求助者,我们怎么能够知道自己适不适合眼前的心理咨询师呢?其实,这一点无需我们自己去选择,而是属于心理咨询师的职责。
在心理咨询的开始阶段,咨询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以下两点:
一,调整求助者的期望值
也就是打消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不切实际的期望,以及恐惧心理,正好对应前两个误区。
二、对来访者进行评估
先是判断来访者心理困扰的程度。如果比较严重,已经到了精神障碍的水平,那就需要转诊到精神科医生。否则还要看来访者与咨询师自己擅长的流派是否适合,如果不适合,则需要推荐到对应流派的咨询师那里去。这正好对应第三个误区。
由此看来,对于心理咨询,我们可以期待它的帮助,但是也不能将它过度神化。
心理咨询可能会是我们前进的明灯,为我们照亮路途,却不是最终的解药。想要解决内心的问题,我们可以寻求帮助,但最终的解决办法还是需要我们在获得帮助和启发之后自己来寻找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