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不是我的错,都是优秀惹的货
你有没有遭遇如下一些场景:
身边有人让你关注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你花时间调研一圈之后发现消息不属实,你原来的事情被搁置了;
领导让你帮助并监督别人完成工作,你既是导师又是助理,自己份内的工作永远做不完;
不必要参加的会被要求听录音,听完后才发觉并没有收获,但浪费的时间再也找不回来了;
代替老板参加会议,放弃了自己的安排,回头花两倍的时间重新组织自己的安排;
……
恭喜你,出现这些情景可能说明你很优秀,你的优秀吸引了一些人,同事,老板,其它的管理者或者你的下属,他们找到你,并不是出于恶意,相反,更多的时候是欣赏你,认可你的能力,他们相信你能做好,也愿意把机会交给你,但是他们不一定有很好的判断能力,也不一定能想到他们的事情可能会干扰你的计划,但是,这样的事情累积起来会侵占你的时间,扼杀你的效率,把原本可以高效工作的你变成了一个救火队员。
即使是个救火队员,你做的也不是同一类事情,所以很难积累经验,因为有很多事情分散你的注意力,你很难把精力集中在一件或者几件重要的事情上,当琐碎慢慢消磨你的时间,你的耐心也就渐渐失去,你逐渐被别人的任务绑架,失去了自己本可以专精的领域。
第二种,因为我太博学,所以无法太出色
认识一位教市场营销的培训师,非常博学,各个行业,各种案例,随便拎出来他都能讲几句,他还是一些网络媒体的座上宾,也有自己的理论产出。
但这也成了他的弱点,号称随便提一个领域,他都能做各种分析,但实际上,面对来自任何一个领域的问题,他都不能深入给出见解,多追问几句,他就凌乱了。
所以,同学们给了他一个绰号“专业挖坑王”,擅长给自己挖坑,本来可以卖弄渊博的,但每次都会掉进自己为自己挖的坑里。
时间花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太博学”的人无法做到出色,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不勤奋,往往是因为不能专注做一件事情。
第三种,不是我要的太多,是这个世界离不开我
有位同事休假了,收到她邮件的自动回复,里面交代的对接事项有12项之多,想起她一直挂在嘴边的,每天很忙,事情很多,但每天临睡前想想自己都做了什么,大脑空空如也。
这是我们很多人的日常。
我们一边想着这不是我要的,另一边又被卷进各种忙碌,心甘情愿又毫不反抗。
10000小时定律很多人都明白,不同的是有人花一万小时只做一件事情,有人则开了一万个进程,事事操心,结果自然不同。
我们是如何变得不专业的,归根结底是时间惹的祸。
经典的时间原理理论认为人的时间可以被分成四个部分,在没有更强大的理论出事之前,它一直是很多人管理时间的法宝。
用这个理论来分析一下上面几种情况,共性是无论事情的重要紧急程度如何,它都被我们自己或者我们身边的人挤进了重要且紧急的队列,而那些让我们很专业的东西,本来是重要的内容,无论紧急或者不紧急,它都应该在那里,但如果冒出来太多紧急的事情,被挤占的往往是我们本可以花在这些重要事情上的时间,这些重要的事情是让我们变得专业的关键。
这个模型看似简单,但是要能很好的利用,需要做到两件事情,一是区分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二是想委托授权的时候要有人能接住。
很多人认为,找到自己的,领导委派的,或者非常紧急的,都是重要的事情,其实不然,重要的事是与自己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相关的,凡是不相关的,要么放弃,要么委派出去,这样能节省出一部分自己的时间。
这时候,第二个问题就来了,想委派的时候,找不到可以委派任务的人,怎么办?
通常来讲,找不到可以委派任务的人,主要来自两个原因,一是平时没有培养人,等到用人的时候发现找不到合适的人,二是即使有人能承担责任,你因为担心对方做不好或者花的时间更长,而不放心把任务交给他,宁愿自己去承担这部分工作。
恶性循环就是这么开始的,因为不放心,所以选择自己做,自己做的多了,也就培养不出能力达到要求的人,自己承担的就会越多,自己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少,因此更是没有精力培养人,不培养人,对方的能力就更加让人不放心,如此循环。
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不养兵,上战场的时候就会没有兵,养兵是重要的事情,所以首先它是第二象限的事情,因此养兵(培养人)应该放到计划里面,是逐步推进的事情,而实际当我们在委派别人做事情的时候就是一种练兵,这个练兵的过程可能很长,也需要有耐心,但是效果也惊人,一旦培养出团队,对自己来讲就是大大的释放。
时间管理是一项专业技能,做好了时间管理,我们就可以用时间管理的专业性打造领域的专业性,选择自己的领域,专攻专精,把我们自己培养成专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