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跟我多好
还没吃过晚饭,孩子就匆匆拿起羽毛球拍,想让我和他一起打球。
“刚吃过饭,打球对身体不好”我冲他讲。
他不大高兴,便要妈妈陪他打。
天渐暖,身上衣服不断减重。本来他平时都不愿活动,好不容易来了兴致,但说真的,我可不想跟他一起玩。
他和我没有共同语言,扯不出相近点。我一直想,他要找同龄人玩该多好。
读小学一二年级是在村里,一下课便在校园里疯跑。放学后,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不分男女的跑来我家找他。之后,或骑车、或步行、或奔跑,直到很晚才回家。
读三年级时,村小被撤了,幸有机会到市里一小读书。那时他面对的全都是新面孔、新事物。因为作业不多,晚饭后常在小区儿童乐园玩。一次,他刚想喊一位小女孩,对方爸爸便拉起手回了家。我们成年人可能听多了,或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常谈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但是他们就是同一个班的,我很不理解。
源于多重因素,再市里读了近一个月,又把他领到县城一所小学,同时为更好照顾,我们在附近租了房子陪伴。几经折腾,好长时间他都待在家里。后来,他妈妈有意带他出门,结识其同龄人。可他还是很习惯被动的去玩。再后来,他陆续认识班里的一些同学,仍然是在他们来我家相约后再一同外出。
也不知,有些孩子是不是是受了环境的影响而变得很拘谨,或者就是性格使然。
由此,我也想到4楼的几个孩子,他们是一家的,一共3个。大的读五年级,是个男孩,另两个小一点都是女孩。有时,也会在门外打羽毛球。有一次,我对儿子说,去和他们一起玩吧,他说啥也不去。我儿子与他妈妈打球时,那几个孩子也只远远地站在一边看。
看来,跨过这一步真的很难。虽然我也会鼓励,可更多时候可能仅仅是劝他几句,撵他到外面而已罢了。
真的想让同龄的孩子在一起,毕竟他们在长大。即便我们能够蹲下来,和他们一个高度。可能知道其所思、所想、所愿、所求?而现实是,我们能否蹲下来,又能否自觉蹲下来,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进行沟通,进行对话。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总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地凌驾于孩子的头上开始大讲道理?
近一段,“双休”被炒得火热。周末,更多孩子能有更多的时间属于自己。那就在春天这个阳光明媚的季节里,让孩子一起走出去吧。把他们的手机放下,把我们的安全顾虑包袱卸下,给孩子一个自由自主交流的空间。
谁都不可否认,孩子是越走越远的,越走越要离开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