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年我们这个行业还在用胶片拍摄。一般用富士胶片。每天把拍好的胶卷寄到上海去冲洗,然后对方再寄回来。
当我第一次拿着6*6正方形底片对着光亮处看的时候,发现是彩色的。印象里冲洗好的底片是棕色的。原来这叫反转片,也叫正片。冲洗好就直接可以看。非常的立体细腻。选好底片后就给下游公司进行扫描,电分,调色。最后送印刷厂出图片。
工作环境优雅,洁净,简单,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业绩压力。有事情做就做,没事情做就看看杂志,玩玩相机。
我仿佛从地狱到了天堂。这儿真是个疗养院。
就这样过了几个月,工作渐渐上了轨道,孰能生巧了。我看了看股市,技术上,看是个空头市场,不要轻举妄动。两年惨败的经历让我总结出自己的一个操作理念:在大盘处于是空头市场的背景下不操作。哪怕是短线也不做。
记得有一次经过营业部,听到两个人边往外走边交谈:现在空头市,可以不看大盘做个股。做不了中长线可以做做短线嘛。
听着好像是那么回事。大盘不好,总有逆流而上的强势股出现。
其实,我认为这话理论上对,实际上在实际操作层面很困难,对人的综合素养要求非常高。而90%的人业余。可能偶尔会作对赚钱,但是从长期来看却是做得多错的多,最终盈亏相抵还是亏。在大牛市尚且留不住钱(注意,这里是留不住钱,不是赚不到钱)
更不要说大盘环境不好的空头市了
我那时候看了一本书,写的短线金手指sk
他自己也说,做短线最好有大盘配合。在牛市的时候成功概率高。熊市的时候虽然有机会,到成功率很低,骗线的概率很高,即使做也得不偿失,钱没赚到却心态大乱。
这个期间,如果说我在交易上有什么进步的话,那就是在自己不适合操作的空头市场里能忍住不动手。
影棚里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事。无聊了我就听听广播解闷。比较喜欢听江苏交通广播网。里面一男一女主持人太逗了,时不时的还用南京土话说几个段子。
“天上为什么那么黑,因为天上全都是牛,为什么天上全是牛,因为地上有人在吹~”
头一次感觉南京话也挺有意思的
有时候,客户做企业产品画册为了凸显高档会要求在里面加上美女模特。于是,我们的工作也会涉及到拍人。模特由我们和经济公司合作寻找,按小时收费,很贵。客户往往在拍摄的时候拿一大堆产品,到最后往往时间不够用,所以拍摄的时候很紧张,尽量多拍,同时又要拍的美。既要讲究速度又要拍摄质量,这其实是不可能的。只能折中妥协。一到时间就停下。超时费太贵。
第一次拍模特是在本市的一个老牌涉外饭店的总统套房里。我无暇顾及欣赏,只是埋头做好自己的准备工作。现场客户的人,模特,化妆师,人挺多。人多就容易嘈杂,你一句我一句的在旁边看热闹很容易影响摄影师的创作思维。
我跟的摄影师年纪比我小几岁,做事认真,脾气也暴躁。我忙中出错,被他当众大声训斥了几句。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不争辩,先把事情做完再说。回去的路上心情郁闷。年轻人的意气风发对于我来说就是个强烈的刺激。尤其是在自己遭遇失败的疗伤期。
想想自己以前在股市里每次的进出都是上班族几个月的工资,回过头来看看这些上班的人就感觉完全不是一路人。
习惯了在市场里自己做主指挥资金去打猎的自在就更加不愿意打工受人指挥了,更何况对方年纪还比自己小。自己当年出来混社会的时候,他还是学生呢。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自己失败了嘛。有家有孩子必须出去挣钱承担责任。我只能选择忍耐。
古语说,先成家后立业。现在好多人觉得应该反过来,在自己有了事业之后再考虑成家。
记得上学时候,当邻居问我多大了,我得意的说自己已经十八了,大人了。人家就笑着说,男人只要没成家就是个孩子。当时自己很不服气。现在知道了。男人只有成家之后,面对诸多现实问题,才会实际的考虑问题,才会懂得忍辱负重,有责任感。这才是成事儿的前提。
单身一个人,想法上比较虚幻,毛糙,不踏实,少有明确目标。更容易我行我素。只要惹着小爷了就不干了,要忍耐?不可能!
在我前面的几个年轻助理就是因为个性强,脾气爆,被摄影师说几句就不干了。年轻人嘛,谁服谁啊。我能最终留下来,也是因为自己能忍得住。
其实这算什么忍辱,确实自己工作上出错了嘛。在社会上混就得处理好各种关系,认清楚自己的位置,明明自己做的不对还不让说?
每当一想到这,我就不郁闷了。下次做好,避免犯错就是了。
和年轻人在一起工作的一个好处是可以感受他们的青春洋溢。广告公司本来就崇尚轻松自在。一起出去k歌。学着当时最流行的韩国综艺《情书》里的模样跳复古舞。
这是我以往从来没有接触到的另一种生活状态。真是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工作方式思维模式,服装,性格都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初次去报道的时候我还正模正样穿着正装,在加上失败的经历,人也比较严肃拘谨,显的老气横秋,和他们格格不入。
其实也大不了几岁,却仿佛两个时代的差距。在他们生气勃勃的气息之下,我感觉自己老了。
在环境影响下,我也换上了牛仔裤,比较潮的上衣,甚至花衬衫。也逐步的接受了明亮颜色的服饰。逐步的从股市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仿佛获得了新生。
二十出头的时候,比较迷茫。父亲教我学摄影。面对光圈,快门这类的名词我毫无兴趣,不想学。现在经历起落之后,本能的对令人愉悦的美好事务产生了浓厚兴趣。
我开始饶有兴致的翻阅公司里的摄影杂质,各类画册。没事的时候玩玩数码相机。长焦镜头下的远处清晰放大的画面让我惊讶不已。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2004年,数码相机还是个新鲜事务。一般民用的就是佳能a系列卡片机。画面像素也就停留在几百万的规模。
在专业拍摄领域还是用传统的胶片。我们配了一个高端消费数码相机佳能pro1。一般在布好光,最后的拍摄前用它实拍一张看看效果。小巧的像个玩具。取景框还是电子的。
它唯一的优势就是十倍变焦。
严格来说,它只能是哄哄外行的机子。摄影玩家根本就不会买。没接触这一行的时候,满大街的卡片机。我看到有人拿着黑黑的古老机身粗大的长焦镜头时,感觉真老土,都什么年代了。后来才知道这种相机叫单反相机。是自己无知。
这也让我日后养成了对不了解的事物多看少评论的习惯。在自己没过多了解的专业领域,你不知道自己多业余,想法多幼稚可笑。
记得有一次在离公司很近的市民广场上举行国庆节车展,现场有车模。于是我们也带着器材过去玩。用摄影师小伙子的话来说去亮亮骚。到了现场,把哈苏架上三脚架拍的时候,才知道我们多可笑。周围一众本市摄影家协会的玩家都是手拿当时的潮流机器,佳能20D,基本上一水的佳能小白长焦,咔咔的拍,爽极了。就我们像个傻帽一样低着头取景。还是50定焦镜头。我们能感受到周围玩家眼里的笑意。哈苏503是好机器,不过放在这样的场合就像穿着礼服去菜场,不搭调啊。我们感觉被羞辱了。
待了一小会儿就感觉无趣至极,悻悻离去。
受这事的刺激,我们头儿向老板提出需要更新器材。当时公司业务繁忙,效益也不错,于是老板爽快的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