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你会遇到这样一些人,平常只有上课学习,下课从不多花一分的时间去学习,但是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或者是仅仅在期末考试前突击一下,比好多用功学习一个学期的人考试的成绩还要好。
我们把这样一群人,定义为“学神”!像神一般的存在,让我等一些努力学习也赶不上的人来说,望尘莫及。
他们到底为什么仅仅依靠课堂,或者是说利用较短时间,取得很大成就呢?为什么一些人看起来非常努力,却还不如他们几天的功夫所获得成就大呢?
核心的因素有两点——智商和学习方法。如果你也想获得他们一样能力,这篇文章建议你好好读读,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斯科特·杨(自学的高手),一直以来,他学东西都很快。中学时期,他考试前很少复习,却能考到很好。到了大学,他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不过,人家可不是埋头苦干的学生。实际上,他花在功课上的时间比一般人更少。
有一次,他参加一个化学竞赛。事前他并不知道有这个竞赛,考试前老师才临时通知他,而这个课,他根本没有学过,时间是一个半小时交卷,他只花了40分钟就离开考场。
结果怎样呢?他得了第一名以及400美元的支票。
也许你和我看了他的故事,觉得他一定是个天才,或者智商超群。其实他是采用了一种学习方法——整体性学习方法。读完接下来文字,也许你也会拥有这样的方法。
聪明的人在学习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对于大多数人很少会形成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法。因此,小编今天向大家分享一种学习方法——整体性学习方法。
整体性学习方法(holistic learning),之所以称之为整体性学习方法,是因为它教你认识到学习不仅仅只是记忆的过程,更是互通学科知识过程。
通过整体性的学习,聪明的人会很快结合新的知识。而这样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学到的知识会很牢固,不会轻易忘掉。
接下来一个小故事可以很好的诠释上面的观点。
曾经有一个学生物理学习的非常好,一次考试,所有的试题都答对了,只有一道题老师给了零分。题目是这样的”怎样用一个气压计测量建筑物的高度?“。
那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去建筑物的屋顶,将气压计抛下,直到听到砰的一声,再通过重力加速度公式算出建筑物的高度。“
其实老师的本意是希望他利用气压知识来计算建筑物的高度。
课下那个学生找到了老师,对零分表示异议。老师就问他,你还有什么解决方法吗?如果合理,就给你满分。
学生思索了一会,说到“用一根长绳绑住气压计,再通过测量绳子的程度计算建筑物的高度;或者把线当作摆钟,通过摆钟的运动计算建筑物的高度等等“
最终老师给了那个学生满分。故事中的那个学生就是后来著名于世的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Niels Bohr),因为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而闻名于世。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玻尔不仅知道怎样得到答案,而且对问题的观察更为全面,不仅局限于所学的某个领域,他可以多角度看待问题。
整体学习方法就是按照上面的过程来理解和思考所有的知识。你理解了吗?如果没有理解,没关系,接下来我们详细说说整体性学习方法。
什么是整体性学习?
整体性学习与机械记忆正好相反。
机械记忆是不断的反复记忆,由此牢记信息。比如,你要记住一个物理公式,可能要十几二十遍你才能记住,这是一种多么糟糕的学习方法。
如果刚才看过玻尔的故事,你可能会明白聪明的人是不会通过机械记忆来学习的。难道你会认为他的脑袋里塞满了各种的物理公式吗?他能提出这样独一无二的解决方法,恰恰表明了并不是机械记忆。玻尔知道每个公式所呈现的真正含义,而不是死记符号,他深入了解规则,所以才能打破规则。
整体性学习是一种学习理论,它可以精确的、全面的描述我们大脑的工作流程。
那么我们的大脑如何工作呢?我们的学习的过程是怎样呢?
如果你能仔细回过头来思索我们曾经的学习,我们总会不难发现我们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先是记忆,然后再是理解,接着再是有所思考,最后再提出一些改进。
比如,就拿我们学习的“1+1=2“这样的算数。起初我们并不知道,1+1=2,但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告诉我们1+1=2。但从内心而讲,我们并不是很清楚1+1=2到底是为什么。
这时,聪明的老师们,可能会拿上粉笔,和学生在哪里比划,1支粉笔加上另一1支粉笔,不就成了2支粉笔了吗?年幼我们,通过手指的比划,终于理解了1+1=2。
其实所谓理解,就是让1+1=2这个抽象的东西通过生活的例子去理解它。这其实就运用了整体性学习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后来你并没有一直保持使用而已。
接下来,进入我们的最重要的部分。我们来谈谈,整体性学习方法,到底如何使用,怎样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整体性学习方法。
整体性学习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1)结构
(2)模型
(3)高速公路
结构:
结构就是一系列紧密联系的知识。可能这样说,你不太明白。那么我们举一个小例子。还是刚才的那个“1+1=2”的例子。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1+1=2,很快你会想出1+2=3。也许当时不能立即理解,但你会运用1+1=2的方法,把它化成了1+1+1=3这样的形式来理解1+2=3。
我相信起初我们学习这样简单的算法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似乎不用手指头,就可以计算10以内的数字相加了。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建立了关于10以内的算数的结构。而这些结构在你的反复使用后,会变得更加紧密联系,所以很快你会算出2+4=6这样的算法。
也许这样描述结构还不够形象,那我们在举一个生活的例子:结构就好像我们生活的城市,城市中有好多建筑物,每个建筑物之间由道路连接,而连接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而城市中每个建筑物就好像我们独立的知识结构,比如你学习数学的基本算数——加减乘除,还有一元一次方程。他们之间肯定存在联系,不然你也接出来方程。
当然这不仅仅局限于单一学科,当你掌握了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整体性学习方法也已经形成了,说到底所有学科归到最后就是大自然。我们生于大自然,当然知识体系也是建立在大自然的基础之上。
如果还没明白,不要紧,我们先来看看模型。
模型:
模型就好比我们看的一本书的目录,其目的就是压缩信息。通过一些核心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就可以创建模型。
那么怎么去理解它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还是是我们熟悉的数学,不过这次不会“1+1”那么简单,我们稍微提升难度。来说一下我们中学学过的“函数”,可能现在很多人提起函数也无法用专业的概念去解释它。
那么何必去这样记忆呢?我们理解了概念,用生活的中我们常见的事物去描述不就好了吗?我们把函数比作铅笔刀,铅笔进去就变成了尖锐的铅笔,不同的力度和不同的铅笔削出来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这样理解是不是很容易,很便于记忆呢?
而这样用你很熟悉的事物去描述你不熟悉事物所得到的结果正式构建了这个知识的模型。
模型就像结构的基石,是一座建筑的地基和框架,是知识最核心的部分,在此引申出全部知识。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我相信不用解释,我们也很容易理解。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高速公路,目的就是使得我们城市之间的联系更通畅,更便捷。
如果说到知识点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假如你正在学习生物学相关的知识,发现有一个知识点与历史学有相似之处,通过比较,相联系,这就建成了高速公路。
以上内容,是我关于学习的一些看法。更新还在不断继续,期待你的评论和建议。
我是炅汐,90后自由职业人。我这里已备好佳酿,正缺你这个朋友,敢来吗?
ps:文章有一处错误,你是否发现了呢?电子的发现人不是尼尔斯玻尔是汤姆逊。
(文字内容参照《如何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