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观察,是自己虐自己的一种锻炼产品感的练习,通过总结三个不同的产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写成短文。
把前段时间观察系列的文章从1到8都看了一遍。
对观众总结成一个字:水。
对自己总结成两个字:有用。
水在哪些地方?
1、文章短;
2、相同点写的时候缺挖掘,比较粗糙;
3、不同点当中常常涉及到用户群体,缺少新意。
从这些方面来说,挺影响阅读者的期待,大家都挺想看干货。
为什么这几篇文章都挺水呢?
1、观测的三个产品多;
2、观察时间有限,都是利用工作日交通过程中的零碎时间;
3、刚刚开始,对于快速观测产品得到结论的能力需要练习;
4、大量产品千篇一律。
5、给自己限定了完成文章的时间。
关键原因是,写水文是常态。这种基础训练的过程,就像每天蹲马步,缺乏新意却需要经历。这个训练方式是Pmcaff的CEO 阿德老师推荐过的一种产品感的训练方式,所以我也想探究一下是否有效果,再迭代改进成适合自己的。
其次写干货往往一篇下来就得花费半天时间,有时还得利用其它时间去准备案例和素材,工作日很难有额外时间。干货这一块我今年想达到更高的要求,只能靠周末和其他时间。
文章是有对于自己来说,我觉得有几个方面有用:
1、能够帮助自己积累产品案例。比如有一次写到的微博、豆瓣和微信关于点评与展示的设计案例,三者都挑选出点评展示在微博的信息流当中,不仅仅只有这三个,携程等电商的点评的设计方式也在往这方面靠。这种设计是最近刚兴起的,与传统的点评展示形式不同的产品设计。如果很多产品都在往这方向设计的话,我们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可以减少犯错的成本,因为这些设计,尤其是大厂的产品设计往往都有数据支撑。当然,基于我们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理论支撑,我们在传统的和改进的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创新的想法,在这种对比下,反而能促进自己对用户需求的反思。
2、帮助自己快速阅历大量产品。每个人的阶段不同,在产品上的培养需求不同。对于我目前这样一个具备了自己的方法论、并从无到有带过产品的人来说,我当前更需要新的东西去拓宽我的视野,包括产品的功能架构,业务模式,运营模式,这样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启发。而没有很多经验的人,这个训练的性价比不高,因为时间短,深入思考不足。
3、锻炼自己去区分不同点和相同点的总结能力。说实在话,这几天观测的产品,如果从设计上来看,很少有让自己非常惊喜的地方,这可能也跟自己刚刚开始有关,尚未找到令人非常惊喜的产品。
4、让自己耗费的时间更有效。用的是零碎的时间,这几天没有推精读的文章,说明没有特别好的内容引发自己的深度思考。
积累,交流,总结。这是一个常态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