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拍一张照片,《拿出手机-(不用解锁)-快捷打开相机程序-按下快门》,照片也就成了。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
然而仅仅在180年前,照相机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我们想记录一下身边的美好(或自己的盛世美颜),或许就没这么简单。
我们得请一个画师,摆一个舒服的pose,一动不动地呆上几个小时。或素描,或水彩,或绢墨,或油画,任笔尖在纸上跃动,时而行云流水,时而浓墨重彩。
这时,一张“照片”也就成了。画师用他精妙的技法,忠实的还原了眼前的一切。
直到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发明了第一台银版照相机。通过30分钟的长曝光,较为清晰的还原了镜头前的一切。
后来有了胶卷式的黑白相机、彩色相机,进入数码时代后,有了数码相机、单反、微单,甚至是手机的摄像头也能拍出很好的照片。
可怜的画师似乎失业了,因为没有人再愿意为了一张“照片”花上几个小时。
但在画师们看来,这又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终于可以解放生产力,从“写实”进化为“写意”。
没有了现实的束缚,画师们可以自由且充分地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画作也不再被唤之为“照片”。
现在的照相机是一台及其复杂且精密的设备,还拥有众多晦涩难懂的参数,焦距、感光度(ISO)、光圈、快门速度、白平衡……
好在有了AUTO档,让机器调好各种参数,绝大部分时候符合我们眼前的景色。按下快门,一张写实的照片立马呈现在眼前。
随着小视频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希望给自己的平面作品加上时间的维度,让其变得丰满。而这样一张不起眼的照片也会被淹没的滚滚的信息流中。
或许以后的VR技术还会让视频再增加一个维度,即让平面的视频变得立体,我们可以360度无死角地记录美好生活。
那么,就让照片走入历史吗?
也许是时候淡化照片的写实意义了,如同画师的笔,照片一样可以表达拍摄时的心情。
这个路牌指向的是我国最东、最南、最西、最北的几个地方,就像好多时候人生的选择,方向不一样,也许结果就相去甚远。每每走到这样一个十字路口,每每选择一个前行方向,只愿做到无憾、无悔。
人类是视觉动物,能影响我们心境的,往往是眼前的景色。现在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时每刻,让人眼花缭乱。于是人们开始变得步履匆匆,匆匆地来,匆匆地一瞥,又匆匆地走。是否能够静下心来,闭上眼睛。
听!这片海在唱歌。
拍一张照片的意义,也许最初是用来写实,可是让它的背后有了意义,才是最美丽的注脚吧。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