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于2019.04.02,前几天一个朋友讨论读书的好坏问题,其实不想争辩什么。对其谈的读书没用或者不如经历有用的辩论,在很多场合都遇到过,各有各的道理。古往今来,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的孰强孰弱,其实很难有个定论。
对于读书的用处,完全可以这么思考:读书有没有用?不读书会不会更好?如果坚定的能回答出来,那不辩也罢。
同是这个朋友那晚发了个信息给我,说有时候不知道活着为了什么,努力了却什么都没有。很平常的抱怨,惊得我心一哆嗦。思忖几天,还是没有什么确切的答案,只留几篇浅谈思考。
01时间点很重要
我并不知道你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阶段,很出名的那句“看山不是山”到“看山还是山”的句子,简单点就是随着成长,有很多道理和论调,某些时间我们会非常的认同,也有些阶段会觉得全是狗屁,说的都是废话。
我以前一直跟你说的什么理想啊未来啊人生追求啊之类的道理,只是我成长到这个时间点的认同,早先两年我对自己的那些话,也是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的,“什么玩意,赚钱吃饭才是王道”。
跟一个累死累活打工的人谈理想,大抵只能收到的是他的白眼的一句“神经病”。但是,我们不能不说,那些“理想”真的存在,这个世界,有些人,真的在过着你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翻着白眼都瞧不上的方式成功的生活。
看到没?无论经历了什么,其实都是促进你自身心理成长的催化剂。经历了,成长了,才有收获,才是你一直觉得的“王道”。
如果你认同这个“王道”,那么把自己交给生活就行了,不必在意那些得失成败。经历过的那些使你成长的事情,很重要。
02 你的困惑大抵与你的见识有关
随着年纪的长大,遇到事情越来越多,也不得不承认,未知的事情有很多。一直很喜欢那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其实那只青蛙如果一辈子都坐在井底,也会很幸福的。它那种整片天空都在自己掌控中的伟岸,绝对要比知道真正天空广阔,却只能做天空下的小人物的境遇,满足的多,幸福的多。
最可怕的不是在自己的认知中觉得天就那么大,而是本以为天只有井口大,却不小心爬到了井沿,看到了天空的广阔。
人,贵自知,也贵不自满。在自己的见识层面中,可能我们理解的世界和伦理观念,都只是我们从自身的角度去做的评断。而这个评断,延展到他人、旁人和所有人来说,仅仅只是可有可无的建议!
看吧,你以为的世界,其实只是你自己的认为,你的见识永远不会适用所有人。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03 得找到一件能卓越的事情
对于你所说的那句感觉努力之后还是什么都没得到,深有同感。大抵人在社会性的生活中,都很难随心所欲做自己的事情。因为有个很憧憬的生活形态是,自己的爱好正好就是自己的工作,既赚了钱又过了瘾,很俗也很让人羡慕。
记得看郭广昌的一个节目,在回答母校学生的问题“什么是企业家”时,郭广昌回答说“企业家就是把工作当成生活的全部的人,工作就是生活,工作就是爱好,工作是生活的全部,并乐在其中!”如是乎,当你下班之后,如果很疲惫的瘫倒在床上,期盼着即将到来的假期,那么你就应该知道,现在的工作并不是你的真正喜欢的工作,那只是你谋生的手段而已!
当然,想要寻找到那种soulmate的工作,是很难的,我们大多都是以待遇、稳定性、家庭因素来寻找谋生手段,于是乎,在疲惫中,经常会哀呼生活好累,努力也没成果。
于以上情况,建议:找一件自己能做到卓越的事情。这种卓越并不是那种开公司、出名之类的大事,完全可以是一种爱好、兴趣。比如读书、比如做菜、比如跑步、比如玩游戏。任何一种能够每天进步,追求卓越的事情,都是那种能满足我们自身进步心理预期的良药。
还是那句,不要看不起任何不起眼的事,也不要拒绝任何的可能性。大致上,你一眼望过去,觉得不可能;和你听到后就马上根据以往经验判断,很可笑,完全没用的事情,都是很有效,也很有用的。别拒绝可能性,因为在你不喜欢的那些可能性中,其实有比你更优秀的人在努力做到卓越。
04 接受人生最后的一无所有
之前也跟朋友聊过,人应该坦然接受自己人生终点时的一无所有,尤其是财富。应该几乎所有人都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更好发展和巅峰成绩的愿望。
我们为自己而活,这一点如果不同意不认可,那么等弄明白了再继续好好活。看papi酱的节目说,人生排序中,最重要的其实就是自己。再其次才是伴侣、父母、子女。看到这些的时候,自己拍案赞同。但凡活的明白点的人,其实都知道自身的重要性。
其实我并不是那么恨苏大强,因为在看到苏大强这种形象的父母时,我都已经知道了不少这样的情况,甚至更甚者也存在。人终归是利己主义的,无论是表现的多么利他多么爱别人,都不可避免的要从自身的角度去行事。苏大强只是替自己多考虑了一些,没有按照大众理解的那种从道德上伦理上去付出,如是而已。
这样不好吗?并不是的,从苏大强自身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行事风格已经在很好的保护了自己。如上,是对为自己而活的一番理解。
那么为自己而活既然没错,什么样的方式活,才是我们终此一生都要去追求的。钱、情、名誉、子孙……不同的追逐都是可以的,重要的是真正的认为自己喜欢的追求。爱钱,那么当老去的时候看着满仓满谷的保险柜,会很满足;重情的人,死于情,会觉得不枉此生;更多的是到了为人父母的阶段,耗了一辈子去培养子孙后代,最后病床前是一屋子的子子孙孙,也是满足的。
而这些都是自我认知的一种延伸,其实都是对自己的认识和认可之后,用一种情感或者物质的追求,来让“自我”来满足,感到幸福,那么“自己”会让我们感官上觉得有意义。——都是泡影。
实话实说,写到这里已经很难讲清楚了,一讲真正的自我,就不免说到我不认同的简单的如上爱钱、重情和人伦,但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去做的;而完全形而上的唯心论,所谓的找到自我就有点完全的不切实际,跟上段讲的踏实找到一件卓越事,相背而驰。
终此一生找到的那个“朝闻道,夕死可矣”的东西,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其实从很多角度看矛盾的很,又有些类似。只能通俗演义的说了,找到真正喜欢的事情,无论是世俗的还是高尚的,无论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只要按照自己内心那个阶段,所形成的自己认同的评判标准,感觉到能够认同的追求,便是正确的。无论在这个特定的时间段之前还是之后,再来看这个决定怎样的幼稚还是成熟,都要接受。
确定了在这个特定阶段所形成的目标,就要加油去做,人生苦短,即便不能行乐也要及时受苦。当然了,记得本段的题目,一旦这样做了,就别后悔,并且接受你人生最后的结果可能的一无所有。别怕那时候的一无所有,因为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有目标并且花费了我们所有生活、工作、玩乐的时间去奋斗的,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