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朋友圈的办法,是在放儿那里寻来的,放儿是我一个同事的儿子,我们相识在一个叫“城市之光”的咖啡书屋,在吉林市,这样一个几十平米总是飘着咖啡香味的书屋,仅此一个。
这里汇聚了很多年轻人,有过各种经历和各种梦想的年轻人。
我是唯一的长辈会员。
好久没有读书了,从走进书屋的刹那,重拾了我和书的挂念。
那满架的书,或整齐或懒散,或有厚重或有轻巧,从容自若,清浅有加。
随手拿来,总是看了第一页不忍去看第二页,怕那后面的文字消逝了前面的感动,有的忍着读到了后面又总是放下不去读到结尾。读完了,也许就结束了,大好的文字总被渴望着无休无止,永无尽头。
又总是喜欢崭新的书被自己轻轻的翻过,即便是会员也不借阅,喜欢了就买下,回到家里慢慢读。所以床头总是一摞一摞的书,以此一摞换掉彼一摞。
放儿那日被书屋的帅哥老板称为“书屋的学霸”。是因为读研的放儿刚刚通过了律考,正在进军注册会计师考试,能够拿到两证,自然是学霸级人物,不仅仅在书屋的范围。
记得我在他那个年纪,也曾经有过律考的梦想,当时有近六成的通过率,被一热血青年蛊惑,买了所有的辅导教材,正参加培训班踌躇满志的时候,被大法官姑父一顿耻笑,他说考题大部分是案例,没有实战经验肯定不会通过。我苦思冥想数日,感觉出题者也都不是吃屎的,怎能让我一个中文专业的专科生蒙混过关。于是断然放弃。
放弃的同时,也用自己的虚假判断直接影响了那个热血青年,同时也断送了我们唯一能够比翼双飞的梦想,从此分道扬镳各奔东西。
所以遇见放儿,似乎遇见自己逝去的青春。
放儿说,我长得有点像张曼玉。他和我说话,我如果没理他,他就用手拍我。拍我的时候我想,这当然是我们第一次见面。
放儿的母亲不在了,我心里想,他遇见我,是不是似乎遇见了他逝去的妈妈。
总之,我们遇见了。
那日,正巧被朋友圈的各种糗事困扰。前之一段,曾经有屏蔽列位的想法,怎奈逐个屏蔽也不是个简单活儿,刚好讨教放儿。
结果,十分简单,两秒钟搞定,不使用朋友圈。
从此隔绝了一切。
不必发自然也不必看。
这静静的夜晚,捧一本里尔克写给青年诗人的信,一封一封的读。
关于向着自己的内心,关于忍耐,关于阅读,关于性……
这信,从100多年前的大洋彼岸发出,寄到我的面前,被一个不年轻了的非诗人读了,为何热泪盈眶!
是因为我也一直在以深深地谦虚与忍耐去期待一个新的豁然贯通的时刻吗?
亦或是我也知道,唯有爱才能认识,把住与理解吗?
那无边的寂寞,是艺术的孤单,更是生活的品质。
妄图的坦荡是无奈的喧嚣,朋友圈里,不仅仅是朝露待日晞。
明天是周一,我一天的会议。
放儿要去一个新单位报到,我们两个单位都在北京路上,不远,跟近。
我说,午休的时候可以约了去吃乐乐小吃。
朋友圈关闭了,微信依然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