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高评分,我也去看了《老炮儿》。
在看电影前,我对于冯小刚的印象就是“他是个导演,拍了很多片子的导演”,直到看完这部片子,我才深深被他打动。片首,冯小刚饰演的“六爷”,操着一口浓浓的京腔,以管事主儿的身份出场了。认准了个理儿,提着个鸟笼就走遍大街小巷,平息一场又一场的风波。六爷、闷三儿、灯罩儿,都是昔日的霸气混混,而今已经老了的他们只能守着破旧的小店儿或是干着得过且过的行当儿平平静静优哉游哉地过着。管虎导演把北京方言、政治讽喻、暴力粗口融在了这样一部只要稍微剥开就能感受到沉重的电影里,仿佛让我找到了几年前看《让子弹飞》的震撼。
一帮执拗的、坚强的、仗义的,甚至还有点落伍的老大爷,和新崛起的、仗着权势称霸的官二代富二代的对抗,小众文青变着法儿来钻研片子的内涵,体现了掌权者和小老百姓的矛盾,老一辈和年轻一代的冲突,新旧时代价值观的交锋······但真正让我感动得不能眨眼不愿离场的是张学军(六爷)对张晓波的爱。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双方硬藏着不愿表达,电影平平淡淡地平铺直叙,对话中不温不火不作诠释,可就是一个镜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让我这样泪点低笑点也低的观众轻易入戏,并能在脑中具体化一个个场面,理解一副副表情,为他们的所做作为给出各种阐述。
六爷年轻时犯事入狱,只剩晓波和母亲相依为命,这也是父子俩矛盾冲突的导火线。在最需要关怀的时候,父爱缺失,长大后的叛逆定会形成对父亲的“恨”,越是“恨”,越是期待,越是期待,越是关心,这就是血缘的复杂的情感交织吧。晓波叛逆张狂带着六爷卷入了与由权势财富建立起来的斗争中,这才使六爷意识到自己所在的胡同是个多么陈旧的小区域,自己的威望和风光在这群新势力前被击得粉碎。六爷的骄傲和信心被现代化文明一点一点侵蚀,但老北京文化在这些昔日英雄身上烙下的印记却难以抹去。就像六爷和儿子讨论酒吧时,描述的太师椅、虎皮、牌匾刻着的“聚义堂”,无一不是老北京文化里的标志,看着六爷认真地描述着他想象的酒吧的样子时我哄地一声笑了,笑毕却又感觉到了他严肃脸后的悲凉。六爷的每一句话,认准的每一个规矩都与融不进这个时代了,不知道是六爷的悲哀还是我们的悲哀,这些老一辈,比如蹬着三轮不知道微博、知乎的老大爷,提着菜篮看不懂美剧没进过电影院的老太太,即将要被现代文明所抛弃,但他们还是坚定地秉承着他们传统的信念,嘴里唠叨着古老的风俗,我们一边嫌麻烦地爱答不理,一边丢掉包袱逃进快餐文化的时代里,既是文化的断裂过程,也是我们被全球化高度发展所同化的过程。当我们所追求的自由以一种固定的模式呈现出来时,我们的自由也成了我们的潜意识里的框架和隐形的束缚。当然,我是不会主张倒退回历史的,也不可能倒得回去,发展从来是曲线前进的,只是想稍微多的保留一些属于过去的东西,我的怀旧思维鼓励我收藏一些已经被匣子里的不管有形还是无形的东西吧。
慢慢察觉自己的生存法则跟不上小飞队伍主张的规矩后,六爷还是一口答应了十万的赔款。这对于小飞来说可能就是看一出戏,耍一下老头,但对于六爷来说就是不停地奔走,把骄傲慢慢放低的难耐的煎熬。每一个豪华的城市都存在着一些破旧的角落吧,那个被城市孤立在胡同里的平时热心肠,仗义厚道的六爷走出胡同四处求人筹款的时候,电影只给了我们一些旧友摇头说难处说没钱的镜头,而冷暖唯有那个奔走的人自知。为了赎回晓波,六爷最后把房子抵给了话匣子,既是对话匣子的回报,也是对晓波的沉默的爱。这个曾经风风火火的老头终究还是老了,如果不是女孩儿给他们偷出的信封里有可以让对方毙命的对账单,他既对付不了小飞的飞扬拨扈,也斗不过龚叔的权势和谋算。所以,似乎得感谢编剧,给了六爷一个用尽全力拼了性命才能胜利的证据,也给了他一个把父爱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机会,毕竟在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最后都会绝望地为求自保而认输。
六爷和晓波团聚后,六爷的心肌梗塞再一次发作,守旧迷信的他拒绝了搭桥手术,匆匆忙忙地让儿子带着自己逃出了医院,这个“落荒而逃”的侧影让我笑得喘不过气来,可是后来细细回想时却突然难过得说不出话。因为我发现,他不是害怕,他这个驰骋江湖多年的英雄又怎么会害怕啊,他只是不想用钱,想把积蓄留给深深爱着的晓波和话匣子。我记得在医院过道里,晓波问六爷:“张学军,如果是我得做手术你是不是要非做不可了?”六爷含糊地说了句“也不一定”。但是我们和晓波一样明白,是“一定”的。他就是一个嘴硬、骄傲、大男子主义又爱面子的父亲,可是他内心柔软、坚定,对晓波屡屡失望却又无条件寄予厚望。
这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老江湖,却为了儿子受尽委屈隐忍到底。影片最后,当六爷屈膝跪在颐和园的冰面上,顶着严寒忍着疼痛以老军刀支撑着身体的时候,我被一个快被新势力压垮了的,拼着最后一点力气来保护逐渐长大、坚强的儿子,却不知道把自己全部力量发挥出来能不能给予儿子一份安全的老父亲震撼了。一个蜷曲起来、快歪到地面的灯芯,在最后一刻握着军刀奔跑起来,尽管不能改变熄灭的结局,却是最努力最光亮的燃烧。
话匣子说,人有顺的时候也有背得时候,而六爷这帮老头只是正赶上背的时候罢了。兴许如此,当年叱咤风云的好汉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浮沉,被世事磨得中规中矩了,已丢失了那些年的冲天牛气。是老酒,也是老歌,少了冲动却依旧倔强,少了好胜而多了坚毅,随着他,他们的一个个倒下,这些行走的生猛的老江湖符号,也会渐渐被时间遗忘。所以得感谢导演把这样一部影片呈现给我们,让我们能重新审视街头巷尾提着烟斗溜着鸟的老混混们,既看到他们在不愿拖累年轻混混而迈着老步子闯进小飞队伍的窝时的善良,又看到他们互帮互助的仗义,还能看到人前人后威风凛凛的“六爷”和晓波相偎在出租车里分享着一副耳机的温情,尤其六爷在晓波睡着后面向车窗外流出的泪既让人暖心,又让人心疼。
最后的彩蛋中,张晓波开了家酒吧,弹球儿在店里帮忙,学着六爷的口吻来回答问路者,模样让人忍俊不禁。晓波的鸟笼里也养了只鸟,喂它食物的同时试图培养它叫“爸”。终于不叫“张学军”了,而是叫“爸”了。虽然六爷的最后一刀没有挥出去,却也为他的充满血腥和激情英雄时代划下了深刻的刀痕,笨拙而深沉的父爱,在那样的冰天雪地里像雪崩似的剧烈迸发,感天动地,并且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