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解忧杂货店》之后,马上成为东野圭吾的粉丝。
滑稽的三个小偷成为帮别人排忧解难的核心人物,这个故事深藏玄机。和我们日常的认知相反,我们总认为只有智者才能给别人建议,而三个小偷看似胡闹的回信行为,反而让写信的人一点点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和隐藏。
每个人的动机都不会是表面看起来的样子,深层次的动机甚至连当事人都不是很肯定的存在,在一封封信的撞击之后,逐渐显露出来。小偷的回复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每个人的内心。
每个故事的主角和其他故事的相互交叠,复杂而细腻,更有深层次人性的挖掘,安排的精巧让我深感佩服。
故事发生时间的紧凑可以让人小心翼翼的呼吸直到迅速把书读完。
作者自己说,我想写一本从来没有被写过的书,让人感叹,哦,还可以这样写!
我想,作者的心愿实现了,我读书的时候的确有这样的感慨!
读完《放学后》,我开始对日本这个民族好奇。作者笔下的人物往往都像是一座孤岛,孤独,但拥有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由。这体现在每一句对话的思维上,既有东方人的禅思,又有西方人与人的距离和尊重。
《放学后》的构思相对来说,要简单很多,故事基本上单线程发展,满足悬疑推理的一些基本构造元素,我自己除去《福尔摩斯》对这一类型的书看的并不多,至少面对纷繁的线索,我无法猜出来真正的凶手。
青春校园风格的确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中学校里的一幕幕场景。作者在布景和情景融入上的功夫是非常细腻精致的,关于这一点,阅读起来十分享受。这十足的代入感,应该来源于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体会。
如果仔细推敲起来,其实漏洞还是不少,不过这不是看书的重点,期待下一本《白夜行》会带给我更多的体验。
小说构造当中的种种开放性,是写作的难点也是魅力,如果处理的好,似乎有一段真实的生活在小说当中展开,每个人物好像在现实生活中生活过一样,有血有肉,如此真实精彩。作者对创作无限的热爱,可能也源于这一点。
既然,我们对生活的理解总是不断深入,并不存在那样一个洞悉一切的时刻,最稳妥的事便是边创作边体会,即使每一个作品都有明显的漏洞和不足,因为每个作品都是一个当下的切片的作者自己。就像塔勒布所说,真正获得永生的是那些作品中携带的信息,而不是创造它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