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课

李老师的摄影作品

某次去花鸟市场闲逛,看到一家喜欢的庭院,好奇进去观赏,看到正屋玄柜上摆着一张古琴,参观后加了店主微信,在朋友圈看到他发的一群艺术爱好者,围炉喝茶自在演艺,一个人吹箫一个人弹奏古琴,琴箫和鸣,乐耳的禅音绵长绕梁,和谐的艺术氛围和古朴典雅的琴音,使人心生向往。

昨晚经朋友推荐,去上了一节古琴课,真是一次有趣的经历。


古玩店

提前十分钟到达上课地点,老师一家人正在用晚餐。老师起身告诉我,因为在珠海上班的原因,刚到家,父母等她一起用餐所以迟了些。一早老师没说明,所以我以一往的态度,扑约前一般准点早几分钟到达。

老师小小的个子,年纪很轻,外表普通不起眼,原来刚从大学毕业三年,在珠海从事幼教工作,只有周末回家休息时才教学生古琴。

师母年龄大概五十不到,看上去年轻有气质,她起身为我倒了杯白开水,让我坐在茶台前观赏一下。表示谢意后,请她们先继续用餐,我随意就好。

这间铺面的设计好有古韵,是我平时喜欢的味道,墙面设计基本以书画古琴为主,琴桌琴台、中式桌椅,看上去古色传香。

我坐在里厅不宽的茶几前,感觉很舒适,茶几的中间是用大理石镶嵌的,上面摆了一套茶具,另有一个小小的吸水石景观,里面种植了几棵微型莆田草,使整个茶几显得灵动增色不少。

对面墙面上的字体可能是篆书,上面的字一个不识,但边上的小字是正楷,对于书法来讲应该是写的较普通。


靠最里面墙角是一个四方的鱼池,几条色彩鲜艳的锦理在悠闲的游来游去,一池暗流中一条红白锦理特别好看,鱼池四周种了几株竹子和绿植,在中式的灯光照射下显得格外雅致,角落里的墙壁上有一扇镂花的石雕窗户,看上去美轮美奂的。边上是仅容一个人出入的小厨房,师母进进出出上菜、端茶杯倒水。

厨房门边的角落墙壁上,挂了三幅照片,一幅是老师去北京学习时和她的老师的合影,一幅是08年奥运会现场演出的古琴演奏家和老师的合影。

老师的老师姓王,看上去有点像学识广博的高晓松,圆润饱满的脸上留着长白胡子,看上去就是很有文艺范儿,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张艺谋导演就是跟他借的古琴给照片中的表演者弹奏。

听说王老师在北京的古琴界很有地位与名气,现在他的一部全身亲制的古琴已经售价至少五十万一把。但他还在网上广招学生,师公之前想学古琴,就是在网上找到他们,交了一万的学费,去北京学了十天,学会了两首简单的曲子。

回来后感觉很好,于是推荐给女儿,那时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小学五年级就有十级古筝为基础。不过后来学费已经升至1.5万了。,

老师在北京学习的时间较长,她说相对于古筝,古琴算简单的了,现在的古琴只有7根弦,如果古筝与古琴都按十级预算的话,古琴的十级只相当于古筝的五级左右,难度小一半。


后面的墙面,挂着整面的木雕工艺门板,看起来已经有些岁月,但花色雕刻的活灵活现,非常精美。

师公吃好饭,与我聊家常,说起做古玩生意已经有二十来年了,这里之前是别人的房子,大概在六年前他们很幸运的盘了下来,经过一翻改装设计,变成了现在这么独特新颖的商铺。

一楼营业,二楼是可容纳二十多人演奏的小型聚会场所,三楼阳台花园设计,里面有一个房间都是字画收藏。


减字谱

顺着楼梯上楼,木扶手上挂着大块的古门板,楼梯转弯处挂着四块雕刻文字的木板,正奇怪上面的字一个都不认识。老师解释说:“上次一位老书法家进来看到,被上面的字所吸引,问老师,他写了一辈子书法,观察了半天,很奇怪这上面的字一个都不认识?”不过老师又说,其实这是很简单的减笔琴谱,等下上课我们就认识上面的字了。


转自老师的图

二楼是一个长房形大房间,带玄关设计,分前后厅,玄关上的两幅草书很有特色,龙飞凤舞的草书,我总是看不太明白,不知道别人是不是都认得出字,好像写的就是楼下设计的风景:“两岸杨花风作雪,一池荷叶雨成珠。”(出自岭南四大家黎雄才)

被一幅楼梯口玄关处的竹韵画所吸引,转进去正仔佃看,师公说这里面是洗手间,老师进来打开灯拉出一扇门,一见很古典的镂花,看上去很是老旧,但开灯后从里面透出灯光,看起来就特别美,不宽的廊道里还摆着一个小石头,上面墙上是一幅字画。

隔开靠洗手间的玄关外摆着玄柜,上面摆放了两尊佛像,一座千手观音像和一座不知名的东南亚佛像,还有一株枯荷。站在客厅透过窗看到洗手间的门又是一翻景象。


房间的墙壁上和一楼一样,挂了一面墙的古琴,看起来每一把都很有特色,老师说:古琴分许多款式,传世琴和现代琴流传较广的样式有6种,伏羲式、仲尼式、神农式、连珠式、落霞式、蕉叶式等,尤以前两者居多。古琴的价格从几千上万到几十万不等,和名画一样价值连城。这些古琴的名字真是形象生动兼有趣。


师公介绍许多的书法作品,大师都已是上了年纪,有些还身过百岁,有些已经不在人世,甚称大师绝品。还有父女俩专门上门去向大师求提的字,其中一幅四字《妙音绕梁》就是由香港著名书法家写给老师的。

二楼把房间分成两个空间的玄关处,也设置了一套小巧的茶几,摆设也是很有创意,里面房间中间一个抬高一点的地板,像一个小型的舞台,上面摆着琴桌琴凳,后面装饰着一株高大的枯木和一盆枯荷,别有风味。

桌子上摆着一把翻转的古琴,老师说是在网上名店购买的,价格也不便宜,四千来块,但用不到一年就自己裂开了,于是父女俩干脆把它割开,看到里面是很差的木质。我询问为什么网上看到古琴几百的都有?老师说那些只是给拍剧摆设用的,弹不了。


墙边一盘枯枝上面挂了一盏古色古香的铜灯,看到很有意境,师公说这是他养坏了的植物,现在成了演出聚会时的摆设,夜晚开灯的时候,为房间增添了好几分色彩。

三楼的房间有点闷热,里面堆积了大量的画作,一幅蜻蜓花图看起来很舒服,但看不出是什么花,师公说这是本地一位最出名的画家的作品。师公说他上个星期还拿出了九十幅画拿去广州拍卖行拍卖,不然这个房间看上去会更拥挤。


三楼房间外面是阳台,一块小榄本土烧制的石湾陶艺挂在墙面,上面写着五个字《壶小有天地》,合乎眼前的小天地,很应景。


阳台的一圈墙角都设计了石阶摆台和架子,上面摆放了许多小型盆景,师公说都是他自己设计的,真的很有创意,这真是玩古玩玩出新境界,别开生面的微型景观园林。

参观完毕,我们开始回一楼上课。老师先介绍了一遍古琴,原来在周朝时期古琴的弦数在5-27根不等,现在统一到7根琴弦。

古琴的七根琴弦分别是啦西哆来咪啦西,用数字表示就是5612356,没有哆来咪发唆啦西多里的发唆多。


古琴的琴身总长度是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古琴全身分为头、尾、额、承露、项、肩、腰、焦尾,代表人体的各个部位,古琴一边镶有十三个圆点,中间的是最大圆,两边相对称,分别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外加一个润月。

琴身正面除了七根琴弦,还有高高的岳山和龙龈,是绑琴弦用的。古琴的背面有两个大小孔,每台琴形状不一,有长方形和圆形,长在腰中的叫龙池,长在尾部的叫风沼,古琴是通过风沼和龙池来发音的,先风沼后龙池。

岳山的背后是琴轸,调音用的,上面装饰着七根流苏,一是起到装饰作用,二是绑紧作用,琴身北部头尾又有两个名称,头部叫护轸,尾部叫尾托,大概是起保护之意。


老师说出门带上琴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古琴不同于其它琴,它的琴弦是很牢固的,一般情况怎么按都不容易变形或断裂,老师弹了这么多年,从未试过琴弦断掉的。所以出门把琴运出去的时候,要反过来正面朝下安放,这样才能保证它的安全,不受车子行驶震动的影响。

因此古琴只有在自己的摆台上,才是正面朝上的。老师才讲完琴身的设计理念与名称,去锻炼身体的先生就打来电话,问下课没?准备来接我了。

我说我们才刚开始讲知识,还没上指法练习呢,让再等等。

老师今天教了两个指法的运用,第一个指法是中指向内弹,称之为“勾”,古琴里用简字普,简称为部首“勹”;第二个指法运用是食指向内弹,称之为“抹”,简字普里简称为“木”。

老师说古琴有许多指法,但用到的很少,经常用到基本的是三种指法,分别是勾、抹、挑,挑简称为“乚”,很有趣的挑,母子压在食指上,母子弯曲成一圆形,中指勾的时候,母子推动食子从第七根弦向外推出致第六根弦停留,两根手指形状成直三角,挡在第六根弦上,“挑”音就出来了。

老师介绍了刚刚参观琴板上的雕刻的文字谱的意思,比如夕+十+勹+五,字面意思分上下两部分,上面夕+十的意思是左手无名指的是“名”字的部首“夕”,就代表为无名指按在“十”,意指第十个圆形徽段上,右手勾在第五根弦上。

这样就不用长长的文字去解释,可以直接简化手写,但如果在书面上打字就写不出来,不知道字典上面有没有这些字的解释,但发明这款减字谱的人实属了不起!

摘录一段百度上有人解释减字谱以供参考:【现存历史上第一次记下音高的乐谱是唐人手抄本古琴谱《碣石调·幽兰》。该谱前“序言”说,《幽兰》是六朝丘明(493一590)所传。实际上,它是一首用4954个汉字详细记录了每个音在古琴上属第几根弦,什么位置,用什么弹奏法的文字诸。由文字谱发展成为采用文字中各种象形性的笔画,拼成符号,并作为右手音位与弹法的减字谱,是依据乐器产生的记谱法(如:謦,即右手中指勾第一弦,左手中指按一弦七徵)。唐人曹柔首创此法,晚唐陈康士、陈拙依此谱式整理了大量琴谱传世。宋元以来,少琴家使其进一步完善。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瑰宝——古琴音乐所以能卷肤浩繁,保存至今,主要是得益于减字谱。 唐代的“燕乐半字谱”也是以乐器音位和手法为基础的谱式。它又分为弦索谱和管色谱,近代在敦煌发现的唐琵琶谱,记录了四根弦上每个指位的符号,如果定弦可以确定,便可以基本恢复原来的曲调。这份珍贵的《敦煌曲谱》写于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而在日本发现的《天平琵琶谱》。抄写年代则在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唐代诗人白届易写下《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一诗:“琵琶师在九重城,忽得书来喜且惊,一纸展开非旧谱,四弦翻出是新声。”可见唐朝时燕乐半字谱确很流行了。】不知对错,无据可查。

老师说弹奏古琴的时候,右手最好留一点点指甲,会用到指甲的力量,左手却不能留指甲,因为需用指肚来按压弹奏,以防指甲碰到发出杂音。

老师教我按顺序用中指弹勾,用指甲边上的指腹肉45度向下斜勾回来,每弹一根弦都要重新提准位置重新按压弹奏,七根琴弦的指法一样。但教到食指的“抹”时,老师重复一样的勾回动作,直到第七根弦,为了防止其它三根手指碰触琴弦,食指要往左边身体方向斜勾。

一节很有意思的古琴课,不知不觉就上完了,想好的一个小时,多出了许多时间。起身感谢告辞前,邀请老师临场演奏一曲她刚刚弹过的一段音乐,平凡普通的老师一弹奏,整个人散发出迷人的韵味,琴人共鸣,今天真的是大开眼见,学到许多新知识。


回看书法对联,许多的字不认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过不知道老祖宗为什么会发明这些草书、篆书?让这许多后人无法辨认,唉,只怨我等学识浅薄,中国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继续努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843评论 6 50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538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3,187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264评论 1 29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289评论 6 39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231评论 1 29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116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945评论 0 27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367评论 1 31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581评论 2 33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754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58评论 5 34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68评论 3 32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92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42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797评论 2 36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654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国古琴文化研究 原创 /魏周旺 一、中国古琴文化概述 (一)琴史述略 古琴,我国最早的弹拨弦乐器之一,古称“琴”...
    Eva朱阅读 2,757评论 0 6
  • 中国古琴文化研究 原创 /魏周旺 一、中国古琴文化概述 (一)琴史述略 古琴,我国最早的弹拨弦乐器之一,古称“琴”...
    阿难迷阅读 4,501评论 14 16
  • 不论是学院专业还是社会业余爱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常听说“我是学着玩玩的”,为了“玩”得...
    水杉古琴阅读 4,239评论 0 9
  •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其清、和、淡、雅的音乐...
    圣易王时阅读 2,798评论 0 3
  • 近期,中央电视台策划的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让许多古诗词由歌唱的形式,在世人面前惊艳亮相。看了这档节目后,我很喜欢...
    张小驹阅读 2,577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