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婚礼的小需求,三月份结婚的那个好朋友,记忆中当时她留下了很多实用的经验,于是,我想从她那里采取点经验。点开一看:朋友圈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
我以为朋友圈是一个好地方,它能够展示生活的点滴,也能窥见别人点滴的生活。24小时有人刷屏,像一座城市永远灯火通明。
热闹着,乐此不彼的点赞着,小红点链接着圈子里各位彼此认识的甲乙丙丁。
日日笙歌,灯火酒绿。
曾经有个半年,我关了朋友圈,一两周也会打开看那么一次,那里有不停更换定位到处旅游的人,勤勤恳恳的加班族,金鹰ABC座的美食达人,还有摇晃的红酒杯······
关闭朋友圈的那半年,我觉得生活并没有缺少什么,反而让自己节省了很多刷屏的时间,用来睡觉。那时候的确是因为我经历了被分手,在分开后半年,每次都吸透他的朋友圈,试图获取关于他的点滴。
直到我累了,我讨厌那样的生活了,直到因为某次会议我们相遇在同一个酒店吃饭,连一次交流都变得难以启齿,我彻底让自己死心了,也顺便删了他的微信,在删除之前,他先设置了朋友圈对我不可见。
就这样我回归到了自己简约状态,我的酸甜无关你的痛楚,一切都是困扰,何必再增加尘世的袅绕。
朋友圈是一个好地方,正能量永远多于阴霾,说明这世界上的很多人,即便面对不堪的现实,也能在朋友圈分享一条鸡汤,鼓励自己勇往直前。
拍美食,拍街景,拍自己,都赋予了这个世界的五彩斑斓。可是很多愿景,在“朋友圈仅三天可见”面前,又变得如此无能为力。又或许,很多很多的小幸运小纪念,只想安静的让自己慢慢回味吧。
夏日的骄阳,空中的微风。
和很多同龄人相比,我的生活总是缺少激情,少了很多动力,每天重复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宁可花一小时照顾花花草草,也不愿出去社交。读书写字慢慢的成为了我业余生活的大半部分。
人是很复杂的动物,想要被了解,又害怕被拆穿。
朋友圈其实只是当时的一种情绪,太多人试图从朋友圈去洞察别人的人生,对别人而言,满是困顿,与其这样,不如隐藏三天前的状态。
三天过后,生活就变成了新生的那个样子,等待我们重新去冒险,去刷新。
可,很多事情,隔着时光的长河,所有一切,终极可以变成故事。
昨晚我无意间问了几位设置了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的朋友,他们的回答大概是:
“不想别人窥视我的生活。”
“懒得删除,干脆设置。”
“我不想别人通过朋友圈来了解我。”
“你从什么时候认识我,就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我吧。”
关心你的人,你的每一条动态他都会看,不关心你的人,你展示三年他也懒得看。社会有些时候现实得可怕,我们不得不营造一个安全的角落,让自己在那方净土安静的开花。
愿每一个人的三天前,都配不上你今天的自己,所以要飞黄腾达。
写字慢慢的成为了我业余生活的大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