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的激情过去了之后,作为菜鸟级的写作者最苦恼的事情终于还是来了——完全不知道该写什么。在经过过了最初拉拉杂杂写了几篇文章之后,发现自我的定位还是有问题的,最开始我只是打算把这里作为一个私人日记的形式,想到什么写什么,发泄一下内心的观点。
可是把最开始储备的几篇写完了之后,我发现这个公众号没有主题确实是不行的,因为没有重点,会让自己没有主动性去收集某一方面的内容,这就导致没有内容储备,往往有时候想写的时候就会不知道写什么。
虽然这几年来我也看了不少的书,可往往都是凭借着自己的兴趣而看,也不喜欢做读书笔记,总觉得那样的话对于看书就是一种累赘,无法让自己放松下来,就会打击读书的积极性。可是这样就导致“书到用时方恨少”情况发生,肚子里没货,很苦恼啊。
可是怎么办呢,这又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什么都没有写,再这样下去是不行了。还好上帝眷顾我,今天没事翻书柜的时候发现了读研究生时做的读书笔记,当时心也比较闲,看书或者网文的时候,有些觉得不错的句子就写了下来,既然如此,那就把笔记整理到这里面吧,也算是一个回顾和纪念,这几天就写这个吧,写完了再开个新主题。
2006年6月20日
《一个非基督徒关于基督徒言论正说的一点思考[一]》 吴敖祺
基督教传播的影响因为“持政治异议态度”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介入而引起了不少争议。
20世纪前期,基督教“反科学”、“反民主”的形象使得当时的知识分子完全排斥。
十九世纪中国人反基督因其与传统中国文化相违背,二十世纪则很大程度上因其与现代科学相冲突。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亲近基督部分源于超验价值资源的追求,部分源于个人信仰和道德的支撑。
过去的“西化”是“制度上的罗马化”,现在的“西化”是“文化信仰上的希伯来化”。
中国文化经过维新,也可以和宪政嫁接。
胡适先生所说“容忍先于自由”。
美国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认为哲学是有“毒素”的,只有少数能承受掌握“真理”,对普通人甚至反过来引发民众对哲学的“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