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一本神奇的大书
人类所有的哲学首先是一种生命实践,其次才是一种理论,否则,人就会走向分裂。教育理论亦然。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之所以取名“行知”,其内在逻辑大致如此。
作为教师,仅仅会“教书”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学会阅读和思考,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观。而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观的形成有赖于各种“阅读”。
有两种阅读:狭义的阅读和广义的阅读。前者就是各种传统意义上的书;后者不仅包括有音乐、图像、文字的电影、电视,还应该包括自然山水、社会人生、人间百态……
地球就像一本神奇的大书,充满普遍的启示,也是人类的摇篮,如果你只呆在一个地方而没有到过别处,如同你有一本大书却只翻开一页而没有阅读其他内容一样,所以我认为,教师在假期应该多出去走走,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工作忙碌,局限较大,假期出游对提升个人的幸福指数和重建自己的“三观”有好处。
我在每年暑假很喜欢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出游,尤其喜欢自驾游,今年就去了西藏和神龙架、到了令人震撼的小寨天坑和恩施大峡谷,也坐船再次游览了小三峡,还去了陕西安康平利县的正阳大草甸……
有教师微信留言:杨老师,看你假期到处玩,好羡慕,我们还在补课呢!
我说:趁现在还跑得动,有时间,抓紧玩;人生是无法存储的,很快就过去了。生命也是不能等的,因为过一天少一天,最终有个结点,这是常识。西方人说,人是被判了死刑的囚徒。里面有大道理,所以人要数算自己的日子,珍惜自己的时间,热爱自己的生命,也要热爱自己的生活。
事实上,对教师来说,假期的旅游也是另一种阅读,里面有大追问、大哲学,因为你不知道世界从哪里来,你也不知道自己向何处去,世界和人自身都是一个奇迹,一个大迷。
要重新思考“及时行乐”
中国传统价值观很怕普通人提倡“及时行乐”,是不是怕人们忘了“及时奉献”?其实,上层社会(中国没有上流社会)的价值观一直都是及时行乐的,而普通百姓甚至连肚子都吃不饱,更无法向往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
仔细想想,行乐也不仅仅是物质的、身体的,也可以是精神的、灵魂的。为什么要“及时”?
因为生命的时时刻刻是无法重复的,每一个人从出生都是大踏步地向死亡迈进。所以,及时行乐才是自然的人生观,智慧的人生观。周作人、林语堂当年都鼓励自己的孩子要学会“及时行乐”。李白、苏轼、柳永、唐寅……都是及时行乐的典范,因为艺术创造本身就有一种精神的快乐在里面,灵感的爆发也带来人类精神的高峰体验。当代许多学者走遍世界,但并不妨碍他们的精神创造,比如肖川先生经常出游,几乎走遍世界却能天天写“肖川评论”,李镇西、王开东、张丽均等教师写手,再忙也不忘天天更新公号,这样的及时行乐就应该大力提倡。
我认为,中小学教师暑假要少读书,少参加那些可疑的教育“培训”,多去大自然中走走,这比读几本书要好得多。其实,从广义阅读来说,自然就是一本大书,它有无量的语言,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启示和无量的美……生命本身就是从中间孕育的。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种“启示语言”,体现神意,周国平等哲人就主张要向自然学习。
再说,开学后,全国中小学教师又进入紧张忙碌的“两点一线”的生活中,许多学校的教师们还要打卡坐班,时间基本都是碎片化的,暑假的时间再不利用起来到处走走就真的太悲催了。
世界那么大,你得去看看
有人一放假就给教师开书单,不知道背书单或晒书单的人自己读过那些书没有。
我认为,书,是什么时候都可以阅读的,随时可以拿起或放下,但旅游却不是你什么时候都可以说走就走的,有些机会失去后就没有了。
世界那么大,你得去看看。看人间百态,品天下美食,观自然风光,思宇宙人生。同时,在和朋友的互动中加强了解,加深情感的交流,岂不是美事?
读书是做大心灵世界,旅游是做大身体世界。身心做大,生命格局才会大。
教师首先是做大自己的世界,才有可能拓宽学生的世界。要让三尺讲台突破重围,教师自己首先要突围出来,救出自己。要有一个观念:做大自己,就是做大教育。要努力对抗自己工具化的命运,努力逃离,努力超越,让生命变得好玩一点,有趣一点。毕竟,成功不是人生标配,幸福才是,而幸福又是难以标准化的,对幸福的感受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可简单量化的。
自然是个大课堂
每个人都得面对三大课堂:大自然、医院、殡仪馆。教师也一样,要引导学生学会面对这三大课堂。
在大自然中,你才会感悟到人生的短暂与个体的渺小;在医院里,你才会体验到人世的苦难与生命的脆弱;在殡仪馆里,你才会思考,活一场,原来都是过程,最后青烟一股,两手空空,什么也带不走。所谓“功名利禄”都是人世观念对你的奴役和欺骗,虽然那么多人心甘情愿,总归是不能放下而已,其实人生没有什么是不能放下的。
中国古老的文化观念充满了乡土社会的实用和功利,冒着腐朽没落的僵尸气息。你看,一代过去,一代又来,这个世界的核心价值却没有多少变化,还是等级社会那一套东西,没有什么新货色。
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千年拔河竞走,谁占了上分,有目共睹。
其实,文明竞争不仅仅是利益竞争,根本上是观念竞争。陈浩武先生认为,人类的文明不仅仅是GDP的增长,同时还包括人的自由和尊严、法制和公平正义、宪政和限权政府、人民的财产权和生命权的保护以及宗教信仰的自由。现代文明是一个整体现象,不能仅仅理解成几栋高楼大厦,多少公里长的高铁和高速公路,人类的文明首先是一种文明的状态,是人的尊严和人的自由。
中国危机,与其说是“文化危机”“制度危机”“人性危机”,不如说是“观念危机”。观念水位太低,无法融入世界主流价值观,只能继续维护保守落后的观念,不管怎样打着本土化的旗号,依然无法让人获得价值认同。
是观念造成了社会,不是社会决定了观念。我们许多东西都搞反了,才会和文明逻辑对着干,把自己弄得很尴尬,几乎成了亚细亚的孤儿。
教师也要选择自己的“活法”
钱理群先生建议教师“边打边玩”。我想,和谁打呢?和那些活在阴暗中的灵魂吗?和雾霾吗?和幽灵吗?和无所不在的空气吗?和无物之阵吗?和恐怖组织吗?
古诗里说: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悠然,也是一种生命的状态——“独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任他一夜黄尘紧,我自明月抱素琴”都是一种生命的悠然。虽然生命最终是一场悲剧,但活着就是胜利。
让玩钱弄权的继续玩钱弄权吧,让活在阴暗中的继续活在阴暗中吧!活着,不得不和英雄、烈士、小丑走在同一条路上。既然人类是不可改变的,你也别太迷信教育的力量,沐浴清风明月,感恩自然的美好、神秘与伟大,与那个大生命、大自在抱成一团难道不好吗?
人生不是赛场,更不是战场,没必要再在互相竞争中获得存在感,重要的是要学会去爱。如果没有学会爱,学再多的知识也没有用。
事实上,没有化解不了的恨,只有来不及的爱。
活着,需要选择。在一个凉薄的世界可以选择深情地活、真实地活、自由地活……也可以选择苟且地活、虚伪地活、窝囊地活……怎么活,都在于自己的选择,而每一种活法都有代价。
我认为,社会再不堪,教育再令人失望,作为教师,还是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恰当一些,如鲁迅所说:快乐地度日,合理地做人。不为生命忧虑——生命在至高者手里;不为历史牵挂——历史是永恒者的故事,而我们都是多么有限与卑微,甚至山中的一棵树、河边的一粒沙都比我们活得长久。
生命虽然卑微,但却有无限的可能,意义也都是自己添加上去的。为谁而活?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也是需要拷问的,因为人是有思想和自由意志的,而没有追问和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就此而言,中小学教师的旅游本身就是自我教育的一部分,世俗教育根本无法办到。
泰戈尔在《吉檀迦利》中说:“旅人必须敲遍异乡所有的大门,才能找到自己的归宿,一个人只有走尽外面的世界,才能抵达内在的圣殿。”读外在世界,其实也是读内在世界。
(2018.8.7.草于四川小三峡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