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知名的影视制片人,驼驼驿站老板的好友,得知埋藏在他心中多年的青旅梦终于在开封安下第一个家,于是只身一人坐飞机从北京来到他身边,只为做第一个驼驼驿站的房客,感受他们曾经想要打造的地方。
她来了,一身黑色行装,一个简单背包,墨镜去掉的瞬间似乎能看到眼里闪烁的光。她没有提前打招呼,他也并不惊讶,「编剧间」早已备好了她的床位,那本《撒哈拉的故事》静静地躺在枕边,已然装载着满屋子的故事。原来,他知道她会赶来,无论在哪,无论多忙。
她放下了背包,仔仔细细地打量着他和他的驿站,仿佛从他的每根发丝、从房间的角落都能解读出故事,回忆起逝去的那些年……
墙上的黑胶唱片和复古海报在夕阳下泛着微黄,他们开心地回忆着北京奔波的日子。那时的生活虽然辛苦,但是有着对梦想的追求,有着对电影的向往,更有互相的支持与鼓励。
她很满意每个房间不同的名字,喜欢暗紫色的地毯,诺大的办公桌,黑白分明的柔软座椅,还有她一直向往的落地窗。我们不知道他们曾经有过什么故事,只是了解到他创办的这间驿站和她异国他乡游学时幻想的一模一样。
夜晚降临,他们端起两杯酒走上天台,那些私密的话可能只有那晚的弯月才能听到。
我偷偷翻看起她枕边的那本书,扉页上用钢笔写着:
“年少的故事最疯狂灿烂,三毛的曾经写成了书,我们的过往记录进胶片。希望你浇灌后辈以理想,让他们勇敢走在路上,相遇奇迹,把年轻唱给世界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