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老师:啄木鸟的卓
上一节课讲了历史散文,这节课讲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它跟历史事件相关,诸子散文的话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内容?
一,诸子散文的历史背景与特点
先秦诸子散文也称说理散文,是指先秦时代流传下 来的一批体现个人或者学派的学术思想和政治思想的著作。
有个很扯的故事: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宰相、谋士,他为建立北宋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对治国平天下也有自己的一套本事。相传每当赵普遇到政事不决时,回家后便于书房中查阅书箱里的一本书,第二天就能解问题了。
久而久之,他的家人十分好奇,趁宰相大人不在时偷偷开那个书箱,结果发现里面只有半部《论语》。于是时人便说,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1.《铁齿铜牙记》这部电视剧中的角色“纪晓岚”,他在面对皇帝烧毁书籍的压力时,通过引用古籍、劝谏大臣等方式成功保住了大量珍贵典籍。
2.古代文人对藏书的重视。藏书这一兴趣爱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已经开始了藏书事业,但由于受制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缘由,当时的藏书规模较小。
直至宋代,藏书事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许多史家认为宋代是一个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的一个朝代,但在文化上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宋朝的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等领域硕果累累。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了藏书事业的大发展。
到了清代,随着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文人士大夫们热衷于读书、嗜书如命,藏书也就成为每个文人心中的梦想,并自发起“藏君子之书”的文化运动。
3.最好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合适的书籍进行阅读。
4.“子”一词的含义:即对具有高才学和德行的老师的尊称。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派和学者,他们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各不相同。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了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一大批知识精英从社会、政治、哲学、历史、文化等不同方面,探索救世治国之道或寻求安身立命之策。
出现了儒、墨、道、法、名、阴阳、 纵横、杂、农和兵家等各种学派,
出现了老子、孔子、墨子、孟子、 庄子、荀子、商鞅、韩非子等大批 学者。
尽管这个时期的社会并不富裕,但各国之间的战争频繁,导致国家的分裂和合并。
在这样的环境下,各个学派得以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后世的基础。同时,这一时期的礼乐制度也在不断演变,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地位。春秋战国时代
1.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的时代
诸侯兼并,王室衰微,宗法制建立起来的统治体系和礼乐制度以及文化道德机制崩塌。
礼崩乐坏:社会需要新的思想和道德支柱。
2.学术文化下移,士族崛起,成为知识文化最多的阶层
3.国内多元化的政治格局,自由、思辨、理性。
4.诸侯为了强国安邦,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稷下学宫,稷下先生:淳于髡、邹衍、田骈、接子、慎到、环渊等
三.礼乐制度的内涵与文化传承
礼乐制度的含义和作用。
首先,礼乐制度是一种规定人类行为的规则,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认人们的身份。
其次,音乐与礼乐有关联,因为许多重要场合都与音乐相关。再次,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需要新的思想和道德支柱,这就是诸子百家产生的背景。
最后,礼乐制度还受到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差异影响,以及人们对知识和思考的追求。
四.稷下学宫与诸子百家
稷下学宫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稷下学宫吸引了众多文化人士和学生,其中包括许多著名的学者如淳于髡、周衍、孟子、庄子等。
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在各个学派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各学派得以相互竞争,从而推动了思想的繁荣发展。
稷下学宫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至战国初期,以《老子》和《论语》为代表;战国中期,以孟子和庄子的对话体为特征;战国后期,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的学术论说。
五.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作品
先秦时期书理散文的发展历程,从简单到复杂、从随意到严谨。
四个最具文学性的人物:孟子、庄子、荀子和韩非子。
《论语》这部著作,该书主要记载了孔子的言行以及弟子们的问答,反映了古代教育思想和文化传统。
六.孔子的生平及其思想的传承
孔子约公元前551年出生,曾担任过管理仓库、教育推广等工作。他在鲁国受到重视,提倡仁政和人义理之心。
然而,随着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孔子开始流离失所,最终前往齐国并获得齐景公的赏识。尽管如此,孔子仍然坚持自己的理念,直到晚年才得以安顿下来。
七.孔子的生平与哲学思想解析。
孔子的一生,包括他在政治上的经历、教育的理念以及他对人性的理解和态度等。孔子认为人性本善,应该追求道德伦理,通过教育和引导来影响人们的行为。他还强调了对周礼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虽然孔子一生波折不断,但他始终坚定地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成为了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和伟大的思想家。
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孔子的道德观和政治理念。
1.儒家强调孝顺、尊敬长辈等传统美德,认为这是人类社会的基石。
2.君子应该以德治国,通过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来实现治理目标。
3.提倡“以德服人”,即通过展示自己的德行来感召他人加入。
4.君子应该关心民生福祉,避免因财富或地位的不公而导致的社会动荡。
孔子的思想和观念与现代社会有很大的不同,但他对人性的理解和对社会秩序的追求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