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电影开头,失业的单亲妈妈艾琳·布洛克维奇又一次面试失败。祸不单行,出门刚驾驶到十字路口,就被一辆闯红灯的车子撞上,伤到了脖颈。
明明错在对方,但是因为他有钱,请得起更会搬弄口舌的律师,激得本就心烦意乱的艾琳在庭上大发雷霆,最后属于自己的赔偿竟一点都拿不到。
找不到工作,开源开不了;三个孩子的家,再怎么节流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回到家后,看着桌子上厚厚一摞欠费账单,艾琳一个头两个大。
抓住了己方律师艾德没帮自己打赢官司略带愧疚的心理,艾琳软硬兼施,在他的律师事务所谋得了一份助理工作。
本以为呆在这个岗位上只是混个温饱。谁承想,此职位竟唤醒艾琳内心深处对正义的不懈追求,由她牵头,引出了一场轰动美国司法界的集体诉讼:安德森诉太平洋煤气电力公司(PG&E)案。
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PG&E加州辛克利分厂在冷凝液中用到了一种叫六价铬的元素,严重污染了当地水源,引发了当地居民们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然而,PG&E为了不担责任,选择假意帮居民们承担医疗,同时买通医生,让他们告诉居民疾病与工厂使用的铬没有关系。若非艾琳在厚厚的卷宗中发现端倪,大家可能要一直被蒙在鼓里。
随后,艾琳便一步步深入走访调查,在经历了重重险阻后,成功组织起所有相关受害者集体诉讼PG&E,共争取到3.33亿美元的赔偿金,乃是美国历史上同类型案件和解金之最。
可能是因为题材的原因,剧情较我以往看的电影显得比较平淡。换一个对律政题材不感冒的观众,可能很快就调台了。那么我为什么能津津有味地看完两个小时呢?因为电影的内容唤醒了我夏天赴美处理法律问题的记忆。
我们家在洛杉矶有一套房子。前租客伪造母亲的签名,未经同意就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给现在的租客造成高额电费,导致我们很久都收不齐足额租金。由于父母没有签证,语言不通,此问题一直拖了很久也没有解决。如果委托律师去办的话,律师费极其高昂,大大超过损失的租金,得不偿失。我正好毕业了,于是便跑了一趟美国,去解决此事。
本以为此事会非常棘手,但是亲临洛杉矶后,逐个联络当地的电力公司、太阳能电池板公司、以及现任租客,顺藤摸瓜,解开其中的一个个疑点,离开的时候,事件已经比一开始毫无头绪的情况推进了很多。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电影主角探访客户、水利局调查、大学咨询专业人士等桥段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尤其故事发生地是加州,正是我暑期进行法律实践的地方。当看到艾琳驾驶车子穿过热浪翻涌的公路,两边是枯黄的加州沙地,目之所及,熟悉感扑面而来,那充满挑战却也有趣的两个礼拜不禁开始在脑海中浮现,引得我感慨万千。
我去美国,是为了小家而斗争,比不上艾琳是为了六百多名辛克利居民的福祉与庞大的黑心公司对簿公堂。但是我们的共同点在于,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都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在如今法治社会,练就一身武艺将无处施展,但是熟悉基本的法律条文,却等于一定程度上地武装了自己,在遇到欺压时,在合理范围内至少有自保与反抗的勇气,不会成为待宰羔羊。
熠熠生辉的品格
在电影中,艾琳身上不断散发着人格魅力,让人深深着迷。
近来在学冲突管理,越来越明白人际关系中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不论在文艺作品还是现实中,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很容易就能从对矛盾争执的处理中看出来。
而艾琳就是一个敢于直面冲突并从冲突中寻找机会的女人。
开头说到艾琳实在走投无路,不得不去艾德那边谋求一份工作。
但是我们都知道,如今连大学生的就业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更何况一位高中学历且久未工作的单亲妈妈了。艾德一开始铁定不同意,但是艾琳不退反进,提高嗓门好让办公室里的人都听到她的强势输出:
先是指出艾德输了自己的官司,需要他时又不接电话,迅速占据舆论高地。接着说出自己三个娃没有收入的窘境,摆出弱者姿态博得大家同情。铺垫过后,亮出诚意:我知道自己学历不够,所以愿意从任何脏活、累活开始做。
层层递进,大闹一场看似是丢了面子,实际通过引得大家围观,已经把艾德高高架起。这还没完,末了,压低声音说了句“Don't make me beg(别让我求你)”。
不惧产生冲突,沟通方式刚柔并济,所有手腕都在为谋得工作服务。“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一切以结果为导向的处事方式很值得我们借鉴。
案件进行到后期,双方陷入僵局。艾德作为专业律师,深知大公司的手段。如果采用庭审,它们便可以无限期地拖延时间。所以他找来更大的律所,同时将诉讼换成对己方更有利的仲裁。
这就牵扯到一件事,更换方式需要所有六百多户原告的签字同意,而向他们解释换成仲裁的理由又要大费一番周章。
大律所来的人心高气傲,觉得他们来了自然就应让他们来干这件事。这让艾琳觉得很不爽,自己一直努力在做的事为什么突然要别人来接手?
开会时,对面一个叫特蕾莎的成员说:“你整理了这么多文件,固然很辛苦。但是我们发现一些缺漏,剩下的就交给我们。”
艾琳笃定地说:“没有缺漏,那些空着的信息都在我脑海里。”
特蕾莎摇摇头:“你不可能记住六百多个电话号码。”
艾琳不说话,紧盯着对方。
特蕾莎从一沓厚厚的资料中随便抽出了一个,艾琳一听到名字,秒答电话号码,并把所有相关信息竹筒倒豆子搬背了出来:家中几口人,孩子今年几岁,得的什么病,甚至把孩子因为疾病无法完成梦想的遗憾也记了下来。
这恐怖的记忆力直接惊得特蕾莎半天说不出话来。
看到这一幕时,我内心别提有多震撼了。现在我们不停地抱怨就业难、就业难,但如果对业务的上心程度哪怕有艾琳的一半,那么怎么会愁没有公司要自己?
后面的剧情更加证实了这一点。大律所的人仍然想撇开艾琳自己来做解释工作,但是原告们根本不买账,还是和他们已经建立紧密联系的艾琳出面才顺利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一个人对一件事足够上心,才会有令人满意的回报。
积跬步,终能至千里
影片前半部分花了大笔墨描写艾琳一地鸡毛的生活,而就是在一团乱麻之中,艾琳通过坚持完成了许多专业人士都无法完成的壮举,令人赞叹。
有一个情节特别触动我:
艾琳出去调查案件,被误会为出去玩,遂被踢出公司。
回家后,她向男友乔治倾诉,说到自己小时候发表演讲,说自己会消灭世上的饥饿,并为大家创造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I thought I could be someone”——她以为自己未来会变成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但长大了才发现这梦想是如此遥不可及。说完“哈哈”干笑两声,愈发显出梦想破灭的酸涩。
但一个人做过的任何事都不会白费。很快,通过他人的来信,艾德才知道真是自己误会了艾琳,重新雇她,并提高了待遇,给她坚实后盾,好让她全心全意地处理PG&E的案子。
对此案件,艾琳事必躬亲,对每个细节几乎可以用“吹毛求疵”来形容,最后赢得了全美同类案件中最大的一笔赔偿金,轰动司法界。
兜兜转转,竟真实现了孩提时的梦想:Be someone——举足轻重。
最近教考研英语的刘晓艳老师非常火。在直播中,她说自己其实本来梦想是当一名律师,希望能在国际法庭上用英文帮中国人辩护。却没想到,最后变成了竟成为了一位英语老师。
说罢,她引出重点,命运虽安排她走上了一条与梦想截然不同的道路,但那又怎样呢?她仍然热爱着她的工作,现在也成为了一名培养出万千莘莘学子的名师了。
看完这条视频后继续浏览评论区,被其中一条深深触动:“但是老师您知道吗,很多学生上了你的课,后来成了国际律师,现在的工作就是在国际法庭上为中国人辩护。”
学生跟随老师学习,用学到的知识去做老师本来想做的工作,这怎么不算是换了一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永不妥协》中的艾琳·布洛克维奇和刘晓艳老师,两位令人敬佩的女性,无不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做着最佳注释。
本电影对一场大案细致入微的叙述让我们对平时觉着颇有距离感的法律有一定的了解。更叫人动容的,是主角艾琳面对困难,展现出如影名所示“永不妥协”的精神。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以后人生路上遭遇挫折,想起这部影片中雷厉风行的女主,我的心中也定能燃起这股“永不妥协”的执拗劲,助我攻坚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