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
那么如果你写一个主题,这可能是这些读者所能读到的有关这个主题的“唯一”观点。你得确保你写的东西是对的。
这就是「超人」级的学习需要达到的水平:你要学成是这个主题的唯一一个代言人的程度。
特别请注意,这里所说的调研,目的不是为了“全面了解”一个领域,不是为了给这个领域编写百科全书。
我们的目的是发现其中最前卫、最活跃、最有意思的地方,以便给自己找一个独特的定位。
这个方法分为五步。
1. 读书
读书是了解一个领域最简单最快的方法。我以前提出过一个概念叫「思维密集度」,也就是别人准备这份读物所花的时间,除以你阅读这个读物所花的时间。
比如人家用了 1000 小时才写出这么一本书,你两小时读完了,这本书的思维密集度就是 500。
读书是最划算的。当你选定一个领域展开学习的时候,科特勒建议你找其中五本书来读。
第一本是通俗易懂的畅销书。它能让你迅速了解基本知识,熟悉这个话题。
第二本是热门书,通俗性稍弱一点,技术性稍强一点。这本书能让你能体会到其中技术性的乐趣,你会感到兴奋和刺激。
你要把其中最喜欢、最能激发你的想象力的东西记下来,这种细节往往是你要找的方向所在。
第三本是专家的视角。这本的技术性更强,作用是让你看到专家是如何考虑问题的。特别是这种书能给你带来大局观,能开拓你的视野。
比如同样是讲树木,这种书会从系统生态学的角度去谈树木,帮你跳出来,从更大的视野去看这个问题。
同样是研究夫妻关系,这样一本书能够从社会心理学、甚至从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来分析夫妻关系的演变。这种视角能给你带来高观点。
第四本是一本真正的硬书,是最难啃的一本,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写给专家看的书。读这种书要识别的是现在专家对哪些话题最感兴趣。
同样是讲人工智能,通俗的书会讲人工智能有多强、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的工作之类,而这种书则会讲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真正难点所在,比如卷积算法的命门。读这样的书你会发现一些流行观点是错的。
第五本是关于领域未来走向的书,它能让你感知到最前沿的东西。
这五本书其实只是代表。如果你要做学问的话五本书远远不够。像我写《量子力学》,是把过去三年新出的书都读一读、至少也要翻一翻。
但是不管你怎么读,这里的心法是一定要主观地读,要带着问题和方向性读。科特勒的建议是读三个点。
第一点,领域的历史叙事。这个领域的大故事是什么?大图景是什么?以前困扰人们的是什么问题,解决了那些问题又来了什么问题,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你得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
第二点是相关的术语。什么叫「不确定性原理」,什么叫「自旋」,什么叫「定域性」?这些行话不懂你没法跟内行交流。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把让你感到兴奋的东西记下来。这些是刺激你下一步思考的东西,是你行动的方向。
这里说的读书,不是为了总结那些书的主要内容,没人会考你。高手学习一定是以我为主,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技术基线,作为下一步学习的基础。而这仅仅是开始。
2. 采访专家
读完书之后你会有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方便的办法就是找一个专家,直接问他。
科特勒是记者,有天然的优势。他要代表《纽约时报》采访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人家很可能愿意跟他聊。但实际上大部分专家都愿意回答问题。但是你得尊重专家。
所谓尊重专家,是体现在你要先做好家庭作业再去问,别问人家一些在网上随便就能查到的问题。你得把人家的专业水平用到刀刃上。
而你会发现术业有专攻,专家最精通的是他自己研究的那些课题,对于临近的有些问题往往他也不知道答案。
3. 到达前沿
所谓前沿,是那些大家没有公认确定的答案,还属于教科书上的空白的地方 —— 而这也恰恰是你能够有所作为的地方。
而这种问题往往是很多人都感到好奇,很多人有自己的观点,有很多争议又没有形成定论的地方。它常常出现在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交叉点上。
这时候你需要读的是最新的发表的东西,比如专业期刊的文章、论文,某个专家的博客、推特,或者是讲座。
这些是专家之间的争论。而这些最有争议的地方,恰恰也是最活跃的地方,可能就是你的机遇所在。
4. 形成观点
一个话题众说纷纭,专家们也是互相矛盾,那你支持谁,你反对谁,你敢不敢树立一个自己的观点?
其实是可以的。你不用自己会踢足球也能看出来哪个队强。有独特观点,你才能立住。
你拿着B的观点再去找A,A可能会告诉你还是他对。如果没有这样的反转,你的思维可能不够积极。但是你不能人云亦云,总要彻底搞懂了,才能做出高水平判断。
5. 完成叙事
现在你心意已决,可以把学到的东西总结出来了。你要把新观点讲成一个故事,而这意味着把其中的因果关系理顺,建立一个思维模型。
给你的家人、朋友或者随便找个陌生人讲讲,看他们能不能听懂。又或者可以写篇文章发到网上,供大家探讨。找个专家帮你审审稿。
这也是所谓“费曼学习法”。检验你学没学会最好的办法,就是你能不能给别人讲明白。
这样学习的结果能给你带来一些社交互动。社交互动能产生催产素和血清素。如果你感到其中的压力,你还会得到皮质醇。
伴随整个学习过程你都会产生多巴胺,找到兴奋点的时候你会产生去甲肾上腺素。激发出来的神经物质越多,你就越容易进入心流状态,你的记忆力就越会得到强化,学习效果就越好。
调研式的学习是非常愉快的事情,你是在跟第一流的头脑对话,试图寻找一个没人确定的答案!只要有个好课题,发掘出兴奋点,很容易进入心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