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关于房地产政策的信号,值得关注的,一是本次大会报告关于房地产政策的表述,一是住建部有关领导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述。两者都释放了颇有含金量的信息,对判断未来房地产政策及房价走势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1
在谈及房地产时,本次大会报告的具体表述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房地产政策在本次大会报告中的最重大的意义,不仅在于说了什么,更在于在什么地方说。
值得一提的是,党的全国性代表大会提及房地产政策,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十七大。十七大报告在提及房地产政策时并没有谈及全部,只在社会保障部门提到了廉租房制度,具体表述是,“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第二次就是这次举世瞩目的大会上。
本次大会报告关于房地产的表述之所以意味着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巨变,关键在于,报告涉及的房地产政策不仅仅是保障房,而是住房的总体定位,以及未来的长效机制问题。提及房地产政策的部分不是出现在社会经济领域,而是出现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的“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这一小部分。即房地产已由过去的经济政策转变成民生政策,住房的民生属性已占据最重要的位置,意味着中国房地产政策真正迎来了历史性的制度纠偏和嬗变。
2
从中国经济大周期和货币政策而言,央行去年一直强调货币政策回归常态,超高速印钞时代的终结等问题,这意味着,助推房价上涨的主要工具,货币超发问题将逐渐不复存在,中国的M2已连续三个月停留在个位数,这将成为未来货币政策的常态。货币的不超发,宏观经济大周期的转折,经济已经从增长阶段到高质量阶段的几大转换,都意味着,投资房地产高收益低风险时代,正在逐渐终结,买房不需要智商的时代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3
综上,楼市管控逐步趋紧,一大波调控新政或将徐徐而来,“一二线城市高位买房人将高坡站岗”的声音开始涌现。对于高杠杆炒房并缺乏现金流支持的投资客而言,将面临杠杆断裂、债务违约、征信污点的困境,但对于刚需及有稳定现金流的人来说或无需恐慌,长期看,货币贬值是趋势,只是会在较短的周期(信贷紧缩周期)内购买力上升,现金才是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
毕竟当下买房者绝大多数都是按揭,而信用由银行创造,信贷是银行放出的,钱就是银行“印”的(央行印的是基础货币,银行把这些基础货币放贷出去产生了信贷货币,市场中的钱几乎都是信贷货币),债务违约主要指欠银行的钱还不上,银行对外放贷收不回来自然无法兑付储户的本息,紧接着银行就要破产(1929-1933大萧条期间,美国数千家银行倒闭),贷款人破产、银行破产、储户存款消灭,大家一次性债务出清,互不相欠。现在则完全不同了。
理论上银行可以把房贷债权抵押/出售给央行获取现金,来兑付储户存款及其他支出,但实际运作中,央行会先从银行持有的最安全资产做起——国债、金融债、大型企业债券、优质企业债权……按优劣资产先后依次购买,直至银行不缺流动性(等经济好时,各银行再把之前抵押给央行的资产回购回去或央行把资产在市场中出售,这就是央行的缩表),就像2008年的次贷危机一样。
央行干预后,似乎一切风平浪静完美无瑕——本该倒闭的银行没有倒闭、本该存款消失的储户毫发无损、贷款人债务违约似乎并没有对经济造成那么大的危害,那么究竟是谁受损了呢?答案是:所有持有现金的人。
央行干预经济危机的手段就是超发货币,超发货币的结果是稀释现金的购买力、向现金持有者征收铸币税,征收上来的铸币税去挽救银行、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超发货币引发的通货膨胀是解决债务问题的重要方式。
但持有实物资产的人并不会被征收铸币税,反而会因为货币超发享受资产泡沫的好处。货币超发并不直接创造财富,只是财富的转移再分配,并且很容易让财富聚集引发两极分化。
长期看,货币贬值是趋势,只是会在较短的周期(信贷紧缩周期)内购买力上升,但持有资产是可以增值的。而未来,在中国具有价值的住房,将集中在笔者未来归纳提炼的一些城市及房产类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