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看了《重建父母的权威》这本书,它是美国医学博士玛丽.艾伦.伦纳所著,书中阐述了想成为卓越父母的10大步骤。其中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是第九步“父母不要和孩子做朋友。”看到这个观点时,我心里当时是非常有感触的,原因来自于我的一个朋友琼的家庭。
一日我和几位朋友在琼的家里小聚,正在我们几位谈笑风生之时,他的儿子壮壮放学回来了。进门就喊:李琼,我快饿死了,赶快给我弄点吃的!
我们几个热火朝天的叙话被他的儿子一嗓子震的戛然而止,我们几个面面相觑。清一色的疑惑表情:这是儿子喊妈妈吗!听起来像朋友或者兄妹!
可是李琼好像已经习惯了这种称呼,对儿子笑着说:你等一下,就好。
只见李琼起身来到厨房,动作麻溜地五分钟把一碗方便面打鸡蛋端给了儿子。
然后和我们继续八卦某位明星的包包和鞋子的价钱和款式。我们都异口同声地说你家真够民主的,妈妈也不叫了,改叫名字,真的很前卫。
李琼笑着说,我们都习惯了,他喊爸爸也是喊名字,我们就像朋友关系一样融洽的。但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们感觉到父母和孩子如果成为朋友,对孩子的成长也许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壮壮在自己屋里吃了一会儿面就出来了。端着碗走到李琼身边,坐到沙发上,对我们几个说: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班的王老师被李睿的爸爸打了。我们几个哥们都高兴地说“终于有人替我们出气了!大快人心!”我们几个听到这里感觉有点错愕,这孩子怎么能这么说老师!更令我们大跌眼镜地是李琼也附和儿子说老师该打。
问其原因是王老师平时对孩子过于严厉,他布置的作业如果完不成,少一个字用尺子敲一下手。别的老师惩罚完不成作业的学生只是象征性地敲一下手。可王老师偏偏丁是丁卯是卯,学生每次少写几个字他一定数清楚,有多少字没写就一定敲多少下。有一次一个同学作业没完成,老师居然敲了几十下。
有一次周末壮壮玩疯了忘记写一项作业,结果手差一点没被王老师敲肿。壮壮班的同学几乎都吃过王老师的尺子宴,现在同学们写作业虽然积极认真了,可是同学们并不喜欢他。
还有就是如果王老师发现谁在课堂上玩手机,他不仅没收,还让学生至少一个月每天上午在操场上跑三圈,如果不跑,不管谁说情手机是不会归还学生的。这次挨打就是因为没收一个学生的手机,学生不给,拉拉扯扯中孩子跌倒头磕在桌角上流血了,然后那位学生回家告诉爸爸是老师打的,才发生家长打老师的现象。
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李琼是一位合格的负责任的妈妈,她应该告诉儿子,首先老师被打,学生不应幸灾落祸,应该帮助老师解释。告诉儿子要尊敬老师,要树立老师的权威,而不是附和着孩子,让孩子感觉自己那样做是对的。
纵观有些家长运用“和孩子做朋友”的教育理念,愿望是融洽亲子关系,在孩子的心目中成为一个“好妈妈酷爸爸”。愿望是好的,可是孩子有时并不按父母的计划走。有很多叛逆的孩子,就是因为小时候父母和他们做朋友,什么事都征求他们的意见,只让孩子听好的,最后甚至发展到溺爱。等到孩子年龄大了,发现了一些不良习惯,想要孩子及时改正,这时孩子却不听从父母的指挥,父母在他们心里没有任何敬畏的意识,最后导致孩子的习性越来越坏,有的甚至走到犯罪的地步。
当然在亲子关系中,也并不是说父母每天都要严肃地唬着脸,让孩子看不到父母的慈祥和温暖,就想《重塑父母权威》中所说:花时间陪你的家人是上天赋予生命的意义,我们都应该满怀热情地享受人生。需要注意的是,你花时间和朋友在一起的方式与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的方式是不同的。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潜意识里父母必须是长辈的角色,因为孩子需要在规则和边界当中茁壮成长。而朋友一般是不会给出规则和边界的建议。
要想树立父母的权威,首先要知道父母管教孩子的原则是什么?美国家庭教育专家杜布森博士说,管教孩子的首要原则是让孩子学会尊重和顺服父母,孩子常常挑战父母权威,但心底却深深渴望父母执行权威和管教带来的安全感,这是极有洞察力的见解。
建立父母的权威,可以让孩子对父母有敬畏之心。有了这种敬畏,他们知道那些可以做,那些不可以做。比如,到了上学的时间,不愿去上学,赖在家里看电视,这时如果父母拿出自己的威严,孩子有了敬畏之心,他就得去上学。比如有的孩子打老师,如果父母运用自己的权威,对孩子大声呵斥,并让孩子向老师道歉,以后孩子也许永远不会再对老师无礼。
有人说父母这样工作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困难的工作,是没有说明书的工作。个人感觉这句话总结的非常到位。最重要,是因为关乎着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孩子成龙成凤,父母教育的指挥棒至关重要。最困难,是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堆积如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论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这就需要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去摸索适合自家孩子的教育方式。可不可以和孩子做朋友,什么时候做朋友,这都需要父母平时摸索、总结、尝试、学习的事情。
你感觉父母和孩子要不要做朋友呢?说说你和孩子相处的方式吧,期待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