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尽是些书生意气,或许引得大家见笑,只是情志汇集胸中不吐不快,笑便笑罢。
无意间翻看朋友圈,看到朋友转发一篇文章,来自北京日报,题为《核心期刊论文被“证伪”,复旦大学教授的这个举动却让人震撼......》 讲复旦大学教授裘锡圭教授发表声明直言自己六年前发表的一篇论文,现在发现错误,“请大家多多批评,以便改正”,还提到网友一致赞叹老爷子的学术态度,文章中也对老爷子认真对待学术的态度大加赞赏。
“知错能改”这不是从小学就在我们的耳旁萦绕的老生常谈了吗?错了本来就应该改。但为什么承认一个错误,大家反应似乎是:这样的行为难能可贵呢?其实裘锡圭教授的做法没有问题,人们夸赞也是好事,但正是夸赞的这个行为却说明一些问题。为什么对“知错能改”大惊小怪呢?因为这样的行为太不寻常,日常生活中小事可能容易做到,遇到会伤及自身利益的事情便艰难异常了,尤其是身处高位。我们似乎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理想的世界,一个现实的世界。我们听到的:知错能改、为人师表、以己度人、实事求是等是一个带着梦想的色彩的世界,所有人都认这是好的,是应该做到的,但是又有一个现实的世界,以利益为重,认错要会有损名声,由损利益,便强词夺理,遮挡掩盖,于是其实人们也都习以为常。可怕的就是人们认为的习以为常、人之常情。这也就是为什么偶有知错能改的情况,大家便惊叹一片。
此外,有意思的是,我还知道两个案例,最近有人在网络上爆料自己曾经遭受有巨大能量的教授、主持人性骚扰甚至是性侵的案例。这些事情都有一个共同点,施暴者本身的行为已经很恶劣,可是在受害者身边却往往会响起这样的声音“你放弃吧”、“你斗不过他的”、”他们很厉害,有社会正面影响,要考虑这些“,原本有报警追究责任的念头,却最后被反复劝说放弃,甚至当事情没有发生,忍气吞声,也许是身边朋友这样说,也许是报警后警察这样说、也许也是父母无奈的这样说。
违法必究、知错要改。这难道不应该要被做到吗?遭到了伤害不应该对施暴者给予惩罚吗?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要让受害者选择接受沉默、难道正确的做法就只有自己吞下这苦果?或许我们生活的世界有两面,一个是梦想的世界,华丽辞藻看起来很漂亮。另一个世界,利益为重、权衡大小,保大弃小。这样真的好吗?
我们的生活并不完美,这是客观事实。在信息传递迅速的今天我们看的更加清楚。当然,我们并不是只看到这些不完美,我们也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指摘谁,但我们的世界真的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现在欣慰的是就像之前的两个例子,有裘锡圭教授这样的存在,真实的活在一个世界。有敢于公布丑恶嘴脸者所犯暴行的受侵害者,打破那些习以为常的人之常情和利益权衡,争取自己的正当权利,也揭穿那些施暴者的虚假面具。但同时我们需要更多的人站出来,更勇敢的去生活 .
我们的生活并不完美,需要更多地人真实勇敢的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