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多时候都是自以为是的,某种程度上都是自己小宇宙的国王。作为国王,自然要有决策权,时时处处受制于人与机器,必然不爽,万维刚在得到专栏里这里写:
人都需要一点控制感。你生硬地替别人决定,对方就会有逆反心理。如果你稍微给他一点控制感 —— 哪怕仅仅是个控制错觉 —— 他就会更容易接受你的决定 —— 啊不对,应该叫“建议”。
然后看评论,很欢乐。
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就是有“控制错觉”来着,认为“心如明镜台”,通过拂拭来增强控制感。被慧能点破,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老公,你选择做饭还是拖地?做饭吧。老公,你想拖地还是洗碗?拖地吧。老公,你想洗碗还是陪儿子睡觉?洗碗吧……所以我吃完饭玩了一会陪儿子睡觉去了^_^
“让对方感觉比自己聪明”,是说服对方接受自己想要的结果有效方法;交流过程中我们只是他的忠实听众,适时提出合理证据进而让对方获得认同感,这种做法要远远超过苦口婆心的劝说,后期的执行效果也会更好。
男∶今天晚上咱们吃什么?
女∶随便。
男∶吃火锅吧。
女∶不行,吃火锅脸上要长痘痘。
男∶那咱们吃川菜?
女∶昨天刚吃的川菜,今天又吃............
男∶那咱吃海鲜去?
女∶海鲜不好,吃了拉肚子。
男∶那你说吃什么?
女∶随便。
男∶那咱现在到底干什么?
女∶都行。
……
原来这个套路,在生活中经常用到,譬如给领导汇报,都知道要拿A、B两套方案供决策;在程序执行长期操作时给予用户提示。这样,提供方案者和选择方都很满意,皆大欢喜。
但控制感需求太多是有问题的,已经下架的巨婴国中讲了婴儿眼中的世界。婴儿的世界以它为中心,哭啼是它的号令,一切尽在它的控制之中。然而大人的世界很残酷,大多数时候身不由己,如果再想真正控制周边,怕是要共生绞杀了,不如虚幻一点的更好。
作为控制专业出身的理工男,也只能感叹控制不易,且控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