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夸夸群”火了。前身为豆瓣的互相表扬小组的群组,在各高校得到发展,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夸夸群。在夸夸群里,不论发什么,都会受到别人的赞扬,这样的夸夸群,在各大高校掀起了热潮。难道在网络世界上,无理由的夸赞真的如此有魅力?
而夸夸群的形成,也让人不禁反思,为什么当代青年对这样的群感兴趣?
我想,这正如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院长章友德所说“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现代社会大家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又是一个强调自我表达的时代,这一代学生希望与他人分享,求夸的或者求骂,实际上是希望引发其他人的关注。第二是通过这种方式疏解个人情绪,包括压力或者其它的情绪,还有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交友等。”
因此看其根本,夸夸群的形成来自年轻人的现实中的心理需求。人都想追求一种存在感,这种存在感来自于他人的正向反馈。特别是在网络社会中,网络的发达造就了它的神秘,在网络上就算说什么也不会干涉到自己的现实生活(特殊情况除外),这给人一个压力宣泄的好去处。而高校青年更是青年中压力最大的一群人,他们身上肩负着更重的使命,因此在重压下宣泄也不足为奇了。
而被夸赞的容易性也促进了它的风靡。一般来说,人们在虚拟世界上获得了内心的满足,往往到了现实世界会因受到真实的打击而产生一种更巨大的心理落差,产生内心的一种空虚感。而夸夸群的夸赞频率是持续的,只要你想夸就可以夸,这减少了人因空虚感而带来的心理落差。
回看一年前风靡的“对骂群”,很多网民为了打发时间,自发形成了“怼怼群”,在那里人们可以不顾一切,发泄心中的怒火。其实这本质上与夸夸群一样,都满足了人“自我表达”的需求。
然而有一些人却利用这些机会,设置“入群费”或者在群组内打广告,在网民宣泄的地方捞了一笔财富。这其实也无可厚非,是风潮出现带来的必然的经济效益。
虚拟世界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也许是很大的,但我想带到真实世界的才是更珍贵的。这样的风潮让我们反思,我们对别人真诚的夸赞是否真的太少了,自己收到的正向反馈是否也太少了。所以不管怎样,首先要活在当下,让内心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我们坚持向前的驱动力,让自己受得起各方面的“夸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