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部剧有多特立独行,从剧名就能看的出来—《去xx的世界》,两个大叉叉代替的词语和意思,大家相视一笑,完全理解。但如果仅仅是从标新立异的角度来看,这部剧的评分不可能那么高。所以一定是有什么玄机需要在看剧的时候一一参破。
有的人看到了鼾甜的爱情:一个认为自己精神变态的17岁少年,遇到了一个精神小妹。原本他打算杀掉对方,却没有想到两个人格外合拍,并最终一起离家出走开始了一段独特的公路旅行。这种角色设定很带感,观众们不仅见证了这两个年轻人爱情的萌芽和发展,还在观影的过程中喜欢上了角色本身。
有的人看到了丧。这部剧从台词,音乐到色调,都不会带给人振奋的感觉。两个人在公路旅行途中遇到的各种麻烦,仿佛也在影射着我们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麻烦—比如不被关心也不被需要。
有的人看到的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的塑造和影响。男主James原本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但在他六岁那一年却亲眼目睹了自己身患抑郁症的母亲自杀的场景。没有人跟他聊过这件事情,大家,包括James的父亲也觉得孩子迟早会忘记这件事情。但自此之后,James就像变了一个人,他不再笑,不再有快乐的情绪,他甚至开始以自残的方式让自己获得疼痛感。母亲自杀的事情造成了他心里的巨大空洞,可是没有东西可以填满那个空洞。这样的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必然不会带来什么积极的影响。
但我们没有办法选择自己出生的家庭,那就任由这种缺爱的感觉摧毁掉自己吗?这是我在观看这部剧时一直在重复问自己的问题。原生家庭固然重要,但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做些什么来治愈自己?
剧中的James找到了Alyssa,这个看似叛逆并满口脏话的女生,其实拥有一颗坚强又温暖的心。正是她对James的善意,让James重新拥有了那些健康的情感:比如伤心,比如快乐,比如可以为自己所爱的人做一些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而Alyssa其实也来自于一个残破并有些畸形的家庭,所以她才会有那么多不满那么多抱怨。但好在,她和James最终相互治愈,成为了这部带有“丧”底色的剧集中向上的色彩和力量。
但我们不是剧中的男女主,生活可能比艺术表现手法中呈现出来的还要糟糕,那如果缺爱,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些什么来治愈自己呢?
第一步一定是建立一个健康的边界,弄清楚自己到底是因为什么才会出现缺爱这种情绪的。当你能直面这个问题时,才能真正对症下药。
第二步就是接纳自己。这个当然说起来很容易,但缺爱的人因为生活环境的原因,总是会有意无意得将自己目前的遭遇归结于自己不配被爱。只有发自内心的接纳自己—不论好的还是坏的,你才会停止埋怨自己。
最后就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们不需要去寻求他人的认同和关注,我才是那个有能力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人。
最后希望每一个缺爱的人,最终都能找到治愈自己的方法。人生苦短,还是要尽兴而归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