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书写第一日【自我介绍】
1、“我”的名字;2、“我”是谁、“我”的喜好、“我”的经历...可以让营友们容易记住的一些特点;3、“我”为什么来加入这个活动,“我”希望通过参加这次活动得到怎样的收获。
我叫蒋岩,自然名松针。自然名是四年前我家姐姐参加森林幼儿园时起的,和女儿商量,爸爸的名字里有个松字,遵循一家之长为父的原则,我们以父亲的名字做延展,爸爸称做松树,女儿起名松果,我则是松针,小儿子为松子。
我一直喜欢抽空写点儿东西,二十多岁以前记的是日记,是为了说悄悄话藏秘密,把那些不能告诉别人也不好意思说的话都写在本子里;二十多岁以后记的是实录,记录所见所闻所感,尤其有了孩子以后,更愿意记录下生活中夫妻间的小吵小闹以及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
这次疫情刚好赶上我休病假,不能出门且心情松散,每天九点多钟孩子睡了,就躺在床上刷手机,一直到十二点才睡。有一天看到鸵鸟在朋友圈里发的简书,我就感慨,怎么她就有时间在家带娃还能写点儿什么呢,但是她的分享其实更激发了我也想学习她的想法。虽然我知道生活中大部分的大部分人,都没有记录的习惯,所以我特别羡慕每天坚持记录的人。机缘巧合,三宝在亲子二团的群里发了个写作营招募的图片,我真的是再三犹豫且犹豫再三之后,最终点了报名。所以说,我为什么来加入这个活动呢,期待怎样的收获呢,说实话我都没有,我加入的原因很简单很直接,就是想逼着自己坚持写作十四天。
十天前,由于爱人单位要求他居家隔离14天,我们过起了4口人14*24小时不分离的日子,这也意味着我们要照顾好我们自己的温饱起居。于是我自己下了个决心,就是在朋友圈连续分享每日餐食14天,刚开始劲头十足,早中晚三餐都要拍照,都要吃的特别丰富,到了14天的一半,我做饭拍照发圈的兴趣都锐减下来,等再后一半呢,不再三餐都发了,只发一些特别的菜品,配一些当日心情的文字,到今天也是第十一天了,还在坚持且兴致盎然。
所以,关于这个自由写作打卡14天,刚好是我想要的,两百字不少,两千字不多,只要能坚持下来,就是胜利。我会把群主建议的当日主题和写作方向放在每日开篇的篇头,倒不是为了给自己框一个写作提纲,只不过是想尊重这个形式,让之后每日的文章都看上去有个一致性。我每天的书写时间一般都会在孩子睡觉之后,可能会补当天的内容,也可能会赶出第二天的内容。
说回自我介绍,我总是底气不足,就好像别人问我的专业,我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因为我就是没有专业。上学时,我天资愚钝,也没有勤敏好学,高考成绩很差,上了北京最差的学校,还是专科,所选专业是那几年大行其道的计算机互联网专业,专科三年,学无所获。
现在想来我很后悔,我始终认为,当年我坚持上普高就是个错误。三年的高中住校生活,每周回家一次,那时候还没有全面实现五天工作日,分大小礼拜,也就是隔一周周五回家,隔一周周六回家,然后周日晚上又要回学校上晚自习。现在我常常想,那三年要是不住校就好了,每天都能回家,每天都能和家人在一起,因为那是我和妈妈亲密相处的最后几年了,大二那年,妈妈就永远的离开了我。
2003年我专科毕业,到了网通三产的公司做宽带的技术支持,同时顺便完成了续本,读的是英语专业,到毕业时连大学四级都没过。但有了本科学历,也算为后来屡次三番换工作奠定了基础,因为简历上不会写那么具体,本科看上去总比专科强。再之后我可能换了有五六七八份工作,最初总想不忘初衷,坚持本专业,投简历都是IT行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专业所学实在无法在这个行业立脚,只能转向门槛最低的行政领域,于是在2004年至2010年,一直在不同的公司做行政,秘书,助理,工作周期为一年多到几个月不等。直到2010年加入一家外企,虽然职位不变,仍旧是秘书,但总算稳定下来,一直做了七年,生了两个娃,从服务70后熬到服务90后,最终决定退出来。然后2016年老二未满一岁,老大未满四岁时,我开始在电视台做演播室播出工作,这是一份工作量不大,压力小,休息时间充足的工作,极度适合我照顾家庭。
所以我是谁呢,我为谁而生呢,我觉得我就是芸芸众生中为了家庭为了自己为了小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我自己,我就是普普通通的普通人。这一个多月,当大家在朋友圈转发或自发关于疫情关于武汉关于国家的种种高昂励志的文章,我发的是我家的一日三餐;当各种一线人员奔赴在各行各业时,我在家带孩子学习娱乐。是的,我不是一名绿色公民,我没有过高的社会价值,目前的我,只不过就是一个一心让爱人让孩子让长辈,安全舒心过日子的主妇。
2020年开年,对大国对小家都不是一个好的开头,我只希望每天早起,大家都能开心的看到升起的太阳,然后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今天晚饭和爱人饺子就酒多喝了两口,微醺的状态下,说的多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