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近年来对学生会持批判态度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把学生会比作充斥着欺压的仿真官场,劝诫后来者别去淌这趟浑水。七月份时,中山大学“七号要开会吗”的梗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在10月6日,全国40多所高校学生会通过共青团中央官方微信公号,发出关于发起《学生会、研究生会干部自律公约》的倡议,提出要反对学生会的工作和干部中存在的功利化、庸俗化问题。这些事件的存在仿佛都成为了“学生会不支持论”的现实支撑。这让我们不得不开始思考高校学生会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形象。
01
作为一名仍投身在学生会工作的大学生,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我都不禁回想起我最开始加入学生会的那一份心情。现在想来,这件事发生得非常自然而然。打我一进校,学生会的学长学姐就是我最先接触到的人,从迎新、军训、选课……在我的大学生活渐渐步入正轨的过程中,他们的存在感是非常强烈的,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帮助。这也是促成我加入学生会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帮助构筑了我对学生会的向往。
我很顺利地通过一系列环节进入了自己喜欢的部门——宣传部。我相信宣传部能够很好地将我的特长和学生会工作结合起来,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我不得不承认,学生会工作的确是耗费时间的,迎新晚会前,我会为了幕布海报熬夜;大型讲座前,我会为宣传展板争分夺秒;学生活动临近时,我还在苦思冥想活动文案……这些似乎又可以用来抨击学生会工作耽误时间。但当我在晚会现场看到自己设计的幕布,在校园里看见出自我手的海报、展板,终于发出了好不容易完成的活动文案时,我更加认为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在这个过程中,并非我一个人负重前行,其中不乏部长、其他同学的帮助。
我并非用个人的经历来标榜学生会的正面形象,于我而言,我能够在学生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原因在于我很好地将个人兴趣和学生会工作联系起来。我本身即对设计海报等宣传工作充满了兴趣,所以我能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它们。所以加入学生会对于我来说就像是加入了一个发展自身爱好的学生社团。不可否认,高校学生会里更多的是各类职能部门,与个人兴趣爱好关联性较小,自然也是存在对繁琐工作的厌恶感。
因此,我不认可以自我经验判断学生会存在价值的态度,正如小马过河,深浅自知,任何人的经验对于其它个体而言,都不能完全复刻,盲目跟随别人的意志鼓吹学生会的腐败都是不理智的。
02
事实上,高校学生会被诟病得最多的就是其功利化、庸俗化的趋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加入学生会就变成了保研、找工作的敲门砖,加入学生会只是为了拓宽人脉,寻找捷径……把每一个加入学生会的学生幻化成了一个市侩的社会形象。那么学生会经历难道真的只剩下这些功利目的了吗?
以我的经历为例,我作为新闻传播学方向的学生,宣传部的工作无疑是对我有帮助的。但这种帮助不仅仅是被浅薄地认为多加了几分综测,装饰了我的简历,而是有了一个机会将专业和实践结合起来。因为大众对新闻传播学的认知尚且不深,他们的固有想法是学新闻的人都是写稿件、做海报和剪视频的能手,然而对于一个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这些都并非易事。而宣传部的工作就像是一种推动力,推动着我去学习新知识,迫使我去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一年下来,我确实在开始学习与这些相关的专业课前对它们已经有所了解,并且我相信这也将给我未来步入社会的实际工作提供一些经验。但换一个角度讲,学生会工作经历带给我们的收货也许远远比不上一次真正的实习,学生会作为一个基于学生工作的组织,与真正的社会职业相比,有诸多的不同。因此,这样的经验或许不能直接嫁接,我必须意识到它们并不能成为我步入社会工作的敲门砖,但毋庸置疑,它必将是嵌入我人生路上一颗石子,是铺就这条路的一部分。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事出必有因,这种功利化、庸俗化的标签必定有其缘由。以奖学金、装饰简历、人脉为目的的学生干部并非不存在,这也是学生会这种学生自治组织受人诟病的根源之一。但诚如上文所述,若只抱着利己主义加入学生会,这样的经历绝不可能成为求职问路的万能钥匙,而只有一段无所收获的空虚体验。
03
纵使有关高校学生会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我仍旧对这个组织持有乐观态度。
真正有错的并非学生会本身,而是应从活跃其中的学生干部身上找原因。这类人要么是如前文所述那般,只是一个利己主义者。学生会于他们而言,只是满足自身廉价优越感和功利目的的一个跳板,内心全然不知“服务学生”的真正含义。还有一类是“鞠躬尽瘁”型的学生干部,他们过于夸大学生会之于他们的作用,本末倒置,荒废学业。在信息化程度高度发达,大众传媒起着重要舆论作用的当下,这些可诟病之处被放大,掀起了一股批判之风。
但方寸之貌并不能窥见万里疆土,未曾涉水也未可知河深河浅。纵然有阿谀奉承之辈,但不能论证所有高校都是“世故课堂”;纵然浙江大学有虚耍官威之辈,也并非所有学生干部都是“官迷”。一些高校所存在的学生会管理问题并不能体现全国高校学生会的整体面貌,个别干部也并非学生干部代表。
《学生会、研究生会干部自律公约》的倡议即是学生会组织的一次集体反思,一味用刻板印象对待看待学生会相关问题,也并非可取之道。
千百个人将会有有千百条不同的路通往自己的未来,大学生活可以用来参与科研学习、发展社团爱好,抑或投入一段美好的感情,而若你立志加入学生工作,也并非沦为庸俗、功利之流。一切选择皆应源自于心,淌过方知深浅,不涉污水,不同污流,愿无愧于心,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