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是否还可以在现在存在,是否可以在未来发生?
文 | 衿语
事实上,上面这句话不要看,看多了头会晕。
首先,我不是研究哲学的人,所以今天不跟大家探讨深奥的哲学问题。
当然,如果你不够听话,还是很想钻研这句话的意义,那么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开个玩笑。事实上,与其因为那句话把脑袋瓜子想傻了,还不如跟着我一起来看看这句话的出处——一本后现代意识流小说《纵横交错的世界》。
怎么,是不是又乱了?其实,也没那么难懂,就是一个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的作者,带着大家绕圈子,最后发现在一团乱麻中绕出了一个挺有意思的故事,就这么回事。
其实,这本写于十年前,在国内出版于2020年的小说不是一本新书了。但你不可否认,它搞怪的封面和迷惑性的书名,实在很吸人眼球。
而更酸爽的体验,是当你打开这本书之后,一种混乱又很上头的感觉,能让你时而想弃书,忽而又想一探究竟。
作者是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和记者阿莉·史密斯。她的笔触极具辨识度,外柔内刚,细腻中带着潮湿感,如同弥漫在伦敦上空的淡淡水雾,内核却坚硬而温存。
事实上,这是一个情节很简单的故事:
一个叫做麦尔斯的男子,和一个刚认识不久的朋友,一起参加了一个家庭晚宴。
可是吃到一半,他上楼把自己反锁在了这户人家的客房之内,足不出户三个多月!是不是有点荒诞?
然而,更荒诞的是,这个人因此出名了。每天屋外有无数摄像机和记者以及好奇者们,聚集甚至扎营在此。
这户家庭,就这么成了格林尼治这个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这个房间这扇窗户后面的人,成了一个谜,在网络上和现实中成了一个现象级存在。
事实上,这个故事的重点,在于因为这个事件而关联出来的几个人物。是关于他们与焦点人物麦尔斯有过的插曲,以及他们各自人生的主旋律。
少年时期和麦尔斯有过一次研学活动经历,被房子女主人莫名喊来,劝麦尔斯出来的安娜;
和麦尔斯因为一起看歌剧而相识不久,并邀请他一起出席晚宴的马克;
因为幺女过早离世,而麦尔斯作为女儿的朋友,坚持每年固定日子去看望的杨太太;
从晚宴开始直至麦尔斯离开房间,一直穿梭并联结着每个人物的聪明小女孩布鲁克……
事实上,通过这些在时空上纵横交错形成的关系网,以及每个人各自人生中面对的一地鸡毛和灵魂拷问,我们发现,“麦尔斯为什么把自己锁在房间里?”这个最初的问题,在最后竟然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不可避免地和某些人在不同的时间点有过一些交集。
而我们在当时当刻却并不能明白这对彼此的人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直到未来的某一天,因为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才了然其中的意义。
01
世界太喧哗 我只想静静
故事的核心人物麦尔斯·加斯先生,一个年届50的中年大叔,竟然在别人家里吃饭的时候,吃着吃着,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自己关在了客房里,还心安理得地足不出户,他是要闹哪样?
事实上,这个问题一直到合上书的那一刻,作者都没有给出一个答案。
麦尔斯从故事的开始就已经关在房间里,仿佛外面所发生的一切,都被他以一己之力人为隔绝了。
可偏偏,许多和他有关联的人和事都以他为出口,被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过去的、现在的,甚至有可能是未来的。
从这些人的描述和回忆中,一个本来神秘而模糊的人物形象,也在眼前逐渐立体丰满起来。
在安娜翻箱倒柜的回忆中,他是30多年前热心、礼貌又尊重他人的小伙子:
和她一同在异国他乡游学时,他曾不厌其烦地帮助过她。
他友好包容地与孤僻的自己交流,他重塑了她。
他在汽车上起身并为她腾出一个座位。
在路过她家拜访时,他对她的父母很是恭敬。
在马克与之短暂的接触中,他是体面、友好又顾忌他人的绅士:
他投入地欣赏歌剧,并对出现的bug有着宽容而独到的见解,
他欣然接受自己的邀请,同时也用无数个“but”引导自己探究真实想法,
他在晚宴上表明素食的态度,也尊重他人的饮食习惯,有着看穿不说穿的得体。
在杨太太失去爱女的无数个痛苦的日子里,他是克制、执着又有情有义的孩子:
他珍视和女孩的感情,共情一个为人母的伤心,
他坚持一年一次的固定拜访几十年如一日,即使什么都不说,
哪怕关在房间里,也不忘写张纸条托人以他之名拜访老人。
当外面的一切变得闹哄哄,无数人以他为研究对象,展开各式各样神操作的时候,他并没有想不通想不开想太多,他也并没有让自己闲着,只不过在房间里的固定单车上骑出了三千多英里的成绩而已。
最后,他在一片喧哗和嘈杂中从容地离开房间,而外面的人仍然沉浸在一场泡沫式的狂欢中。
在别人的眼里,口中,心上,你可能有很多面;窗外的世界和房间内的世界也许截然不同;在报道中在网络上,在可以淹没人的口水中,
你有着自己都不知道的形象。而这就是错综复杂的世界。
“曾有一次,只有那么一次,一次就是全部。”
是的,这就是麦尔斯的心声。
02
塑造我们的除了记忆,还有遗忘
在这纵横交错的人物网中,我想特别对焦一下马克和杨太太。
马克,一个60多岁的同性恋者。是他带着麦尔斯来到李太太家参加晚宴,人们私下猜测马克和麦尔斯的关系,却并不知道他和晚宴中另一个人的关系。
可这不是重点,这只能说是关于马克的个人标签和背景介绍。
在作者给到马克第一视角的独立篇章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自觉陷入对已故母亲无限怀念中的儿子形象。
母亲曾经是那么出色的艺术名人,却在马克还只是一个十几岁孩子时,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而在之后寄人篱下的日子里,找寻情感归宿的经历中,直至自己进入花甲之年,母亲的声音和讲求押韵的话语,总是不时地在耳边响起。
她已在他耳朵里安了家,正往里面倾倒美味的毒药,时间比她活着的时候还要久。
《纵横交错的世界》
无独有偶,八旬老人杨太太的记忆可以追溯到自己的少女时期,如何邂逅爱情如何组建家庭。
可所有的美好回忆终究止于小女儿16岁的生命终结,这成了老太太永远无法抚平的伤痛。
以至于她躺在病床上失去自理能力了,而任凭汹涌的回忆化作自己滔滔不绝的口述。
老太太是有趣的,是可爱的,可也是令人心疼的。
也许,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相伴而来的是势不可挡的回忆泛滥,而始终绕不过去的痛苦遗憾,则愈发挥之不去如影随形。
可是,也总有一些人在不期而遇中,在生命的某个节点上,为我们带来一些抚慰和治愈,让我们懂得人不能一直活在回忆里,遗忘也是一种选择和解脱。
正如杨太太挥别人间前对小女孩布鲁克说的那样:
“只要你每天带着希望醒来,
所有我们原来认为重要的事情其实都不重要。”
03
不做最聪明的人,去做一个聪明人
事实上,聪明机灵的布鲁克,是整个故事中所有人之间的粘合剂,也是唯一一个走进房间和麦尔斯交流过的人。
也是在最后以她为第一视角的篇章中,我们才真正串联起了故事的先后顺序,解开了全书开篇的谜团。
妈妈对她说:
“如果你选择自己享受,你会得到很好的招待,但是因为你的这个选择,某个地方的人就不得不经受痛苦;或者你选择与某个正在经历一段困难时期的人一起受苦,这样由于你的选择,苦难对另一个人来说就不那么难受了。”
所以她出现在安娜旁边,马克旁边,杨太太旁边和麦尔斯身边,用自己的好奇、天真、聪慧和乐观为他人带去能量。
麦尔斯和她说:“与做最聪明的人相反,你要去做一个聪明人。”
于是,她开始思索,事实和真相的关系,她写下无数“事实上”的纸条,通过门缝告诉麦尔斯她所发现的秘密。
“事实看上去是如何”,而并非“事实是怎么样的”。
你看不到所有那些,仍旧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的人。
了解事情的故事和历史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所有我们知道的事就是我们不知道的事。事实上,历史其实就是没人知道的那些事。
《纵横交错的世界》
当她站在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本初子午线上,一脚踩一边,跨越这个被分成东西的世界,她想到了一些事情: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全身落满了蝴蝶,而这些蝴蝶其实是眼睛,翅膀像眼皮一样一张一合,可以同时从不同的角度和高度观察世界。
我们能立刻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每一件事吗?会在脑子里形成对我们所看到的东西的一种不同的图像吗?
如果你穿越回过去是为了让未来变得更加美好,你真的有能力改变历史吗?
也许,这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思考。
事实上,作者的意识流风格和”卡夫卡式“的叙事手法,以及贯穿整个故事的”双关“和”押韵“的隐喻,还有故事发生地格林尼治的地标意义,似乎都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就是如此一体两面而又辩证和谐着。
值得一提的是,书里那些双关梗很有意思,如果实力允许可以看英文原版,应该会更有意思。
还有不时出现的“事实上”和“开玩笑”打头句式,连我都被传染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