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消费版图不断重构的当下,“China Travel”热度未减,“China Shopping(中国购)”却异军突起,成为海外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美国网友不远万里“打飞的”来华扫货,掀起“反向代购”热潮;外国游客穿梭于义乌商贸城、杭州四季青、深圳华强北,行李箱被特色文创、电子产品塞得满满当当。“中国购”的走红并非偶然,而是性价比优势、消费环境升级、中国制造品质飞跃以及文化魅力吸引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性价比优势是“中国购”走红的首要因素。在全球通胀高企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取消对中国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导致跨境电商商品价格飙升。以Temu平台为例,一件原价18美元多的连衣裙,被贴上26美元左右的“进口附加税”后,最终售价升至近45美元,涨幅超过140%。而在中国,消费者却能以实惠的价格购买到心仪的商品。一些美国民众发现,即使加上机票和住宿费用,来中国购物也比在美国划算得多。有美国网友算了一笔账:“虽然往返机票花费了800美元,但只要购物满2000美元就回本了!”这种明显的价格优势,让“中国购”成为外国消费者的理性选择。
消费环境的升级为“中国购”的走红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国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来的72小时和144小时逐步延长到240小时,适用口岸数和省份数不断增加,入境事由也扩大至旅游、探亲、商务等多种场景。同时,为了提升通关效率,中国海关还推出了“外籍旅客购物快速通道”,并引入人工智能审单技术,将入境旅客的行李检查时间大幅缩短。在移动支付便利化方面,我国推出了“外卡内绑”“外包内用”等多项服务,外国消费者无需携带现金,便能畅享购物乐趣。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从多地试点到全国推广,退税环节被“前置”到购物现场,起退点下调,现金退税限额上调,极大激发了外国消费者的消费热情。
中国制造品质的飞跃也是“中国购”走红的重要原因。如今,中国制造早已摆脱以往“廉价贴牌与代工”的形象,在产品质量、技术革新、设计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华为手机、大疆无人机等科技产品成为海外消费者的“必购清单”,它们凭借卓越的性能和创新的设计,在全球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在深圳华强北,电子产品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质量,吸引着众多外国游客前来选购。中国制造的品质飞跃,让外国消费者对中国商品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高的认可度。
文化魅力的吸引为“中国购”增添了独特的内涵。从故宫文创将文物纹样转化为潮流单品,到茶具品牌用极简设计重构宋代美学,“国潮”产品占外国游客购物清单的38%。外国游客在购买这些商品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着中国文化的魅力。当汉服成为巴黎街拍的时尚单品,“中国购”已升华为文化认同的具象表达。外国游客在购物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对商品的需求,更获得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
“中国购”的走红是中国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发展的生动体现。它不仅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继续发挥这些优势,不断提升中国商品和服务的质量,让“中国购”在全球消费市场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