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说:社会是最大的学校!
有的人说:社会是人性最赤裸裸展示的地方!
于是,一批有识之士开始了对社会的研究,他们将之称为社会学。社会学的邀请,就是用他们的视角来邀请我们对社会学做出不一样的观察。
谈论社会,我们不能跳过的话题是不平等,是我们跳不过的话题。我们总是想创造一个平等的社会,但是无论如何,社会总是在向不平等的方向发展。一般来说,个人的社会地位由年龄,性别,种族等决定。而地位的意义在于,地位决定了我们是谁。医生和律师同属于专业技术人员,所以,当谈及医生或律师的生活时,我们很容易判断他们的生活轨迹,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比如,在19世纪中叶的英国有一种很普遍的思想潮流,即个人的命运由个人的努力决定。因为当时正处于工业革命爆发的时候,大量的小资产阶级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惊人的财富,使得他们认为个人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手上。此外,还有另一个例子,有人曾经研究为什么法国在拿破仑之后再也没能成为欧陆霸主。当时的意见纷繁,有人说是因为其后再也没有拿破仑这样的天才,有人说是因为沙皇俄国的称霸。但是没有人说起,拿破仑时代海权就已经凸显重要性,没有海权的法国,在拿破仑时代经济就已经处于劣势,但是无论德国,葡萄牙还是英国等经济实力已经超越法国,而在工业革命起航之后,坐拥海权的英国和得到波罗的海出海口的俄国国力迅速一飞冲天,此后法国的国力日渐落后,更难支撑起欧陆霸主的地位。所以社会中具体个人的成就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努力,也取决于时代的发展。但是,就个人而言,我们思维却很难跳出时代的局限。于是乎,我们就说个人的社会地位同样决定了个人的选择和思维。因此,我们需要正视个人的社会地位,知道社会地位的含义,明白我们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轨迹。在我们的前方,并不是由无限可能,而是当我们正式踏足社会的时候,我们的人生轨迹和人生路线就已经逐渐清晰。
但是社会地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控制资源的变化,我们对社会的感觉与看法也在逐渐改变。就比如,对食不果腹的人而言,有吃的就是最重要的;但是对于小康之家而言,可能还会考虑什么好吃;而对于富裕的家庭而言,他们更关心的是食物是否有机,是否更加健康。我们当然不能说谁对谁错,但是我们需要知道,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会影响人们的选择和思维方式。同样,相同的社会地位的人通常享有相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而这些正是相同的经济地位所决定的。在人生经历中,具有相似社会地位的人会有相似的选择,相似的资源,相似的障碍和相似的机会。这些因素也会反过来造就相似的社会地位,因为个人可能获得的成就是以其所拥有的社会地位决定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合理的配置个人的资源,是有可能改变个人的社会地位的。一般来说,我们将个人的社会资源分为物质和经济资源(拥有财富),社会资源(社交网络和声望),文化资源(个人观点,信念和价值观),所有这些社会资源决定了我们的社会地位,同时合理的改善和运用社会资源为我们改变社会地位提供了基础。
就社会的整体而言,构建某个社会的核心在于社会的集体意识,也就是这一社会群体共享的一套观念,信仰和价值观。比如就日本文化而言,死是并不是坏事,只要你证明了你的义,纵使生命如薄樱般消失,也不是应当悲伤的事。社会的团结就是社会相互联系和稳定的程度,同时社会也会相互分隔,最重要的分隔就是职业,也就是所谓的劳动分工。劳动分工的程度取决于社会的专业化程度,社会专业化程度越高,社会的劳动分工程度越高。在当代社会,社会专业化程度前所未有的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我们前所未有地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协作。我们的社会资源也变为相互依赖的社会网络,我们需要共享如何采取行动及相互间的信任以达到共同的目标。但是就现在的社会变化趋势而言,社会资本在不断降低。究其原因,无外乎我们的工作,家庭和社会关系逐渐不再依赖于我们与当地社区的联系。因此,扩大社会资源,需要我们融合社会物质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能组织起来促进社会成员的非正式交流。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决定了个人的所做所想,而我们的个人主义取向只有在支撑其的社会结构中才能发展,所以我们才需要构建美好的社会。
在社会中,劳动力和生产成就了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个人拥有或控制的资源是社会权力的基础,而社会权力又反过来强化基础。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主要矛盾有两种,其一是短缺,资本主义的有效性建立在自由市场上,但是资本家却要求垄断。同时,提高生产力需要实现生产机械化以及去技术化以降低劳动成本。两者都会引起需求的短缺!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分配问题,随着生产的机械化和去技术化,工人的替代性不断降低,所以工人的话语权也随之降低,而上层资本掌控者的话语权提升,社会财富不断向上层转移。
我们的社会生产活动、所作所为都会影响我们的思维和信仰,同时我们的思维和信仰也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社会生产活动和所作所为,这就是社会影响的基本法则。而社会影响的就是权力,它的另一种解释是即使他人反对扔然能实现自己目的的能力。我们把拥有社会权力的个体或组织成为权威,权威主要有三种类型:传统型权威,权力来源于社会地位;卡利斯马型权威,权力来源于个人的人格魅力或组织的公信力;以及法理权威,权力来源于制度所赋予的权力。一般来说,权力来源于阶级,地位和党派,不同阶级的权力来源于阶级所控制的经济资源的差距;地位带来的权力往往来源于职业身份和道德声望;而党派带来的权力来源于团体权力在个人的集中。以上三种,就是权力的主要来源!
在社会中,阶级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曾经中国政府有这样一句宣传口号: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正是因为教育对于阶级变化的影响,所以教育一直是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教育之于社会,其作用主要是社会化、文化传递、正式文化和非正式文化、职业培训和创新等。教育对于社会阶级的影响正是蕴含在这些作用中,人们总想用教育改变社会的不平等,人们也总想用教育实现阶级跃迁。就教育与不平等而言,教育是维持社会不平等的重要方式,因为社会资源的控制者在社会教育资源的分配中占有更加有利的分配局面,所以教育是维持社会阶级的重要方式。同时教育本身的形式——分轨制,即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资源分配,这种方式有利于更加有效的分配社会的教育资源,但是这种教育资源分配方式本身在加剧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富裕阶层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即使在分轨制的教育机制下,也可以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但是拥有较少社会资源的一方,在分轨制下只能接受。此外,不平等的社会资源分配,也使得教育资源流向富裕阶层,不断加大社会的财富差距。所以,总的来说,教育确实给人们提供了社会流动的渠道,但同时也掩盖了其不公平的本质。
社会阶层意味着很多方面,社会阶层会决定我们的选择和偏好。比如,社会阶层越高的人,越少借助于外物表达自己,也就是所谓的易读性原则。社会阶级更低的个体,更倾向于采用带有大量符号和文字的衣服,饰品来表达自己,但是社会阶层更高的个体,通常越少选择表达自己。同时,我们的住房,文化,休闲等等都会受到我们的社会阶层的影响,也反过来展示我们的社会阶层。
社会学的另一方面是行动,我们采用的行动基于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也就是我们认为世界是怎么样的,但是并不是基于我们这个世界的真实模样。同时,行动也有另一个界限。有些人通常认为,成功是个人可以决定的,但是社会学的基本观点是人们相互联系,因此在社会学的框架内,个人的努力并不能决定一切。我们的努力通常是更大的关系网络的一部分,我们的优势和我们劣势也是由我们的位置所决定的。因此,我们要肯定他人帮助的意义,认识到现存的有利条件并且充分利用。
虽然社会学中的社会并非理想中那样,但是我们仍旧应当认识到社会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社会,我们需要首先认识自己,洞悉自己观念和行动的成因,认识自己的潜意识;同时我们还有正确认识特权,找出自己的优势,尤其是与他人相关的;此外,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拥有更多的信息才能有效地应对未知情况。最后,我们还有积极参与组织,利用组织的力量;积极构建组织,更好地利用组织,也要更好地为社会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