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五一假期,读完了毛姆小说《月亮和六便士》和《刀锋》,读后有一种从未有过的畅快,这种畅快源于作家塑造两个有趣的“灵魂”。这两个灵魂,在我们面对每天柴米油盐生活琐事时,知道仍有人高举理想旗帜,为追求理想而活,替我们去寻找人生的意义。
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中,毛姆以法国印象派大师高更为原型,再现了为艺术而义无反顾抛弃现实一切的艺术家形象。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听从内心的召唤,追求自己梦想,最终成为伟大画家,但却自我毁灭了所作的“伟大作品”,让我们在满是铜臭的俗世中,看到遥远的星空中仍有美丽的月光。
《刀锋》中的主角拉里,据说以英国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为原型。小说讲述了参加过一战的美国青年飞行员拉里,在被当作英雄,有漂亮的未婚妻,有远大前程的工作时,选择逃避这所谓的“美好”,开始他的“游荡”生活。原来拉里的战友为救他而死,死亡使拉里对生命有了独特体验,他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开始追问生命的意义,人存在的意义。虽然最后结果并没有追问明白,但却给了我们诸多震撼和思考。
这里我并不想就毛姆小说的内容和艺术性,做过多分析和解构,毕竟这方面文章已经不少。这里只想就毛姆选择的小说人物,对于我们创作的启发作点浅薄分析。我们应该寻找怎样的主人公?借用一句套话,“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我们应该寻找一些有别于常人的有趣灵魂,而并非是一千篇一律的皮囊。
如何寻找这样有趣的灵魂?首先要在生活中寻找。生活是创作的素材宝库,平凡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不甘于平凡,他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就像毛姆这两部小说主人公一样,远胜于追求物质享受。生活中总有些人,他们甘愿为民请命、为民牺牲,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还有些人在经历苦难后,仍能坚强活着,甚至活的更好,比如余华《活着》认为,在经历种种苦难后,仍然乐观活着就是生命真谛。比如路遥的《人生》高加林,经历生活摔打、爱情的挫败,最终仍要继续生活着,这些人就是有趣的灵魂。
其次,对现实生活进行提炼加工。生活中平凡人,有时也会一些意外之举,把这些意外之处,综合加工升华到一个人物身上,就会得到这样丰满的形象。《刀锋》主人公拉里,其实综合了现实生活中,诸多凡夫俗子奇怪念头,设想一下,我们有时不否也会做做白日梦,恨不得放弃一切身外之物,去追求干净脱俗的精神生活,但却没有拉里般勇敢和果绝的付诸行动,或者只是迈出了微不足道的一小步,但诸多念头和诸多的一小步,融合在一起或许就是一个有趣的形象。
最后,我们可以借鉴其他作家创作,通过变换加工升华进行二次创作。比如鲁迅的《故事新编》就是将古人事迹,加上今人的灵魂,稍作处理,让他们成为一个个新的形象,读来仍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