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的爱好很多,比如说画画,写毛笔字,还有写作,但是后来只有写作坚持了,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爷爷说画画写毛笔字都是不靠谱的‘考试不考,先把自己学习成绩提升,再考虑别的。然后我就开始慢慢养成了写作的习惯!
最开始写作是参考作文书或者一些杂志上的文章。慢慢的去关注一些写作技巧,参加学校的文学社有老师的指点,于是在学校有了一个小知名度,其实就是小时候的一些小开心的故事!只是今天再回忆看我写作的技能和方法却还不如以前了……
一个人为什么会突然变得什么也写不出来?
写作的时候,经常会有写不出来的时刻,要么是找不到灵感,要么是被分心了,没办法集中注意力。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美国著名文学杂志《巴黎评论》整理了12个作家和编剧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同时这些回答也被编成了一本新书,名叫《作家的书简:事实、观点、智慧与建议(The Writer’s Chapbook: A Compendium of Fact, Opinion, Wit, and Advice)》。好奇心日报介绍了其中部分内容。
首先,你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而写作。这是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建议。他说,当一个人给出版社赶稿的时候,经常会发生写不出来的情况。就好像一个人知道自己被拍摄,在镜头前就会表现得很僵硬。所以斯坦贝克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想象自己是为某个人而写作。比如,“像给某个特定的人写信一样来写作。这种做法避免了面对一大群不知名观众时的模糊恐惧,而且你会发现,这样写作时你会获得某种自由,自我意识也没那么强烈”。
其次,抽离对写作很有帮助。作家简·斯迈利说,她在写不出东西的时候,会出去转转,用各种方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然后再展开她一直在构思的东西,想法就来了。斯迈利说自己看过一篇关于如何学习演奏乐器的文章,上面说如果你在周五不断练习,然后再走开去做点儿别的事情,当你周六开始演奏的时候,会发现演奏得更好了。这不仅因为你做了练习,也和你从练习中抽离的行为有关。
另外,其实写作没有东西输出,有一个朋友说那是因为你没有输入,我很同意这个观点,平时去看别人写的东西,道理都知道,看完也会说,他写的也就这样,我都知道,可是我们就是无法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出来,就是内心非常细腻有话却不说来,所以我会坚持去阅读,阅读真是一个内容的库存量。因为我们可以阅读别人的思维和想法,进而变成自己的!
在我心里,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心里,然后可以去把孩子的内心也丰富起来,爱写作的人,都是一道明媚的风景,我爱写作,我也希望用文字去记录我的内心,用我的所知分享给我同频道的人!
如果遇到困境,我想我会先放空自己,然后从点到面去写!因为心里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