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师问我说,以前是否读书?他说他小时候读了很多书,各种各样的社会学科的书,说着当年贝多芬,巴赫等那些年代,音乐是给上流社会有一定学识层次的人欣赏的,对音乐的理解必须得有一定的知识沉淀才行,因为音乐这样的艺术形式是基于这种社会学科之上的再创造。特别是古典音乐,如果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作曲家本身经历或者心境的理解,很难去理解流淌在音符之间的意境。古典音乐是一种需要在沉淀下来的孤寂中慢慢品尝的。和流行音乐不一样,无法很容易的对普通人群引起共鸣,因此,能喜欢上古典音乐的人大部分都是40-50多岁的人,各种情绪在岁月中已经被磨去,却能够在古典音乐中找到一些情感上的寄托。
所以,古典音乐,就如同读一本书。在你的手指触摸到第一行音符开始,你的轻重缓急就已经翻开了一本书,也许一本书会有几百页才能讲明白一个故事,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想,但一首sonata大概20-30分钟,就讲完了一本书的内容,每个音符都会他们的情绪,通过你的手指来表达,一首sonata就是一本书精华的浓缩,从第一行就开始表达了作者的情绪和想法,不同的曲子,都是不同的故事。
最近的阶段,基本快结束了贝多芬sonata op49 no2,贝多芬最简单的奏鸣曲之一。更加具有专业性,手指更加强壮,更加保持形状,在曲子中更加能注意到音符的准确性,节奏。
致爱丽丝,基本已经练好了,中间的部分基本已经可以控制住连贯性和音乐性。
音阶还需要控制,自我纠正的意识。
学新曲子更加容易了。
现在可以期待一下,下一首会学怎样的曲子了。
2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