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人的成长都带有他所生活的时代的烙印,你听过的歌,你走过的桥,你看过的陌生风景,有一天都会成为照亮你的路。你和它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小时候在外婆家长大,家里的墙上贴着周慧敏,杨钰莹的海报。那是我上大学的小舅小姨们的偶像,家里并没有特别热爱文艺的人,不过那时候,外公家里的抽屉里书架上堆着武侠小说和那时候正热的周华健杨钰莹的CD。我到现在听到他们的歌声,还是觉得分外亲切呢,仿佛重回少年时代。
我家里大大小小的录音机就有好几个,估计我们家里人煞费苦心培养我的艺术细胞呢。现在,CCTV综艺频道是我们家男女老少喜闻乐见的频道,其他家庭问题各执己见,但在这一点上似乎是能达到某种程度的共识,因为大家骨子里就都爱看嘛!没事陶冶陶冶。乐呵乐呵。
人们常说小时候看到的听到的对一个人的发展影响深远,我想我如今这么钟情文艺方面的东西,跟童年家庭氛围潜移默化的营造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我又是如此感谢这样的安排,因为它却是引领我走上了文艺的康庄大道。我的专业不是中文,也非艺术类。但毕业之后,我有意识地在看一些书以期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谁知看着看着便一发不可收拾。
书籍成了我最忠实的朋友,烦恼时替我解忧,迷茫时给我指引方向,心碎时慰藉我的心灵。
我中学时代不爱看书,身边没有图书资源,也没有看书的优渥大环境。我身边大多数同学除了勤学苦读研读一下教材,基本上鲜有人看课外书,唯一的就是冒着被老师发现的危险,躲在课桌下面,以一天两三本风卷残云般的速度看看言情小说。初三看郭敬明的《幻城》,被梨落的美丽纯洁惊艳到,觉得爱情是美丽晶莹的。
我高中时才看韩寒的《三重门》,《活着》。可是这两本书却引发了我对生命和爱情的思考。现在依然觉得这两本书不错。学校有图书馆,但是借阅的同学似乎和我不是一个朋友圈的,不然我当年怎么没有爱上读书。
农村休闲活动的地方很少,寒暑假除了帮家里干点农活,其余时间就是待在家里。有一天,我从学校回来,百无聊赖,苦闷空虚。妈妈听了我的诉苦之后,说:“我们家还有一些存书,你没事的话看看书就没那么闷了。”
妈妈的一句话对我影响很大,我一无聊便把家里的读者啊,现在也不记得名字的书籍都翻出来看,再后来开始接触《萌芽》,读到了很多优秀的文字创作者的作品。精神生活逐渐充实,后来我开始手不释卷。
真正喜欢上阅读是在大学,浩瀚的图书馆把我带进了书的海洋。我被震撼了,学校图书馆数目竟是那么齐全,人文历史、神话故事、外文期刊,应有尽有。
普通的大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越是看的书多了,你越觉得自己孤陋寡闻和渺小,于是如饥似渴。
如果有人问我读大学的意义何在,那我会回答,大学给了我精神上最宝贵的财富,大学是我真正找到自己的地方。
图书馆阅览过的书籍的养分给了我快乐的能力,给了逆境中生存的勇气,给了我绝处逢生的信念。人生短短几十年,可却有可能遇到想都想不到的挫折,每每你觉得自己走到绝境的时候,心底总是有个清晰的声音在那里:天无绝人之路。
书籍作者和人物思想丰富有趣,慢慢地自己的思维活跃了,眼界开阔了,也不为眼前这点微不足道的困境所扰了。
我是如此平凡,却又如此幸运。我要说声谢谢你,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文字。
人一旦有了梦想,怎么活都是有灵魂的。我可以没有爱情,可以没有钱,没有工作,可是我不能没有梦想。书写文字是我的梦想,它是坚实有力的支撑。梦想和我同在。看世界一流的书,和书里的思想产生交流,这也是我的梦想。人有随时清零的勇气,有做决定的勇气并不代表勇敢,真正勇敢的是能够承受清零后带来的结果。
多想,和你挽手说梦想。看你眼里亮晶晶的光芒。梦想真的是很美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