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邻居递给我一个桃子。
这个桃子通体碧色,顶端一抹嫣红,削开皮就看到洁白的桃肉和若隐若现的嫣红互相交映,让人不忍下嘴。
匆匆吃完手里的美味,我又开始回味家乡的桃子和门旁的桃树,以及这一路走来让我记忆深刻的食物。
小时候家里穷,一日三餐基本没什么花样,能填饱肚子就行了,无所谓好吃不好吃,但是有件小时候走亲戚问别人讨吃的的事,在长辈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笑声中,我不得不记忆深刻。
三四岁的时候,跟着大伯母去她娘家走亲戚。小时候模样清秀,亲戚见了都夸这孩子好看,那天不知道是不是好久没吃零食了,人家说了句“这孩子真漂亮”,我不假思索的回了一句:“漂亮是漂亮,就是有点好吃(好吃懒做的好)”。
然后别人乐呵呵的把家里的零食都拿给我挑,这感觉当时不要太爽了,现在再回想起来,简直想找地洞钻进去。
在中学走读阶段,伙食是公认的差,一两百块的伙食费交给学校能管一个学期的饭,质量可想而知。
那时候,饭是机器里方方正正的铁盘子上蒸出来的,如果工作人员水放少了,蒸出来的米饭就又干又硬,难以下咽;如果水放多了,那就湿乎乎的像晾了半天的粥一样。
早饭除了清水煮白菜和海带煮猪肉膘,偶尔还有腌萝卜和咸菜,这是最下饭的菜,因为比起清水煮菜,这个更有味道,有时候我能靠着一勺咸菜吃一大碗米饭。至于中午和下午两餐,实在吃不进去就会在学校门口花五毛钱买一袋麻辣海带丝。至今仍然回味麻辣海带丝那独特的甜辣味,多年以后我又买过好几种但没有一种是当年那个味道。
中学时吃饭时间短,特别是初三的时候,有时候为了赶时间,出门打饭、吃饭、洗碗再回教室,十五分钟全部解决。长此以往,导致我现在吃饭速度还是太快,因为吃饭太快了,所以我基本上不吃鱼——有刺。
上大学后,自由的多。首先就是吃的方面,可以花钱买自己想吃的了,再也不用对着学校食堂抠门的菜单犯愁了。
在大学食堂,如果想调剂一下生活,有各种炒菜,火锅,干锅可以选择,如果还不满足,学校附近还有一条学生专属的后街。有15元火锅配菜随便吃、啤酒随便喝的火锅大排档,各种特色盖饭锅巴饭,荤素自选的麻辣烫……不管是免费的啤酒还是三五块钱一瓶的关公坊,三五个同学朋友喝的是高兴。
毕业后,南下广东。这里真是吃货的天堂,有段子说广州人“天上飞的除了飞机不吃,地上四条腿的除了桌子凳子不吃”,言下之意那就是吃遍一切能吃的。因为才毕业,暂时没有存钱买房的什么打算,每个月的工资都可以自己调配,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印象最深的还是那边的早茶和夜宵。有一次,四点多钟起来就是为了五点多能在稻香吃上一顿地道的港式早茶,入口即化的凤爪,玲珑别致的虾饺,香气四溢的铁观音……长这么大,第一次把早餐吃的这么隆重这么有仪式感,以至于至今依旧念念不忘。
广东的夜生活同样精彩,大家都热衷于外出宵夜,不管饿不饿。一顿完美的宵夜应该是即兴发生的:吃完晚饭稍作休息,到个九十点后,忽然觉得好无聊啊,肚子也隐隐有点不够饱的样子,干脆约上三五好友去路边大排档一醉方休。
烤的流油的烧烤串,手撕鱿鱼就着酱油芥末调的蘸料,人手一副色子劈酒……直喝的走路不稳,再也吃不进去才算过瘾。吃饱喝足回家倒头就睡,岂不快哉?
再后来,我依次去了武汉,仙桃,如今又在东北。湖北特有的油焖大虾,总也吃不腻,炎热的夏天,每周不吃两顿虾子,喝凉啤酒,这夏天就过的不舒坦。当然,这虾子好吃也不便宜,几顿下来能吃掉你半个月工资。东北特色菜不清楚,传说中的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吃过南方精致的美食再看北方这些炖的招牌菜会发觉实在不够吸引人,至少我是这样看的。不过东北这边的烤串又是一绝,不同于南方那种路边摊上给你烤好了送上来的串,这边都是腌制好的串串送上来你自己烤,而且这边的串不是路边摊,而是一家家烧烤串城,这边吃串是当做正餐来吃的。烤的各种流油的串串蘸上各种专门的蘸料,一个字:香!
……
由一个桃子,一口气说完这么多年吃过的饭,走过的路,真是有点饿了。此刻我正在餐馆吃着十块钱一份的辣白菜炒饭,用手机准备打完最后几句话,吃完后就要开始干活了,创业阶段,做点小生意不容易,能省一点是一点。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生活中吃的差点无所谓,你不会觉得生活很苦,如果吃的稍微好点你会觉得日子过得挺舒坦的,一边享用美食,大脑一边脑补各种幸福的场景,所以啊,如果条件允许尽量让自己吃好点吧,小时候馋了那么多年才长大,才慢慢拥有想吃什么吃什么的权力,回想一路走过来,吃过来,尽管未来的路可能越来越难走,但是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为何不让自己吃好点?
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才有力量面对那些生活的困苦与难过,才有一往无前的动力。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