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一位老先生,看到他的时候就顺便想到另外一个人,脑子里飘出一行字“生命不息,热爱不止”,这两个人可以完美认领这八个字。
1
女儿的钢琴老师会每年两次邀请学生及学生的家人去她家里举办家庭音乐会。相比音乐学校正式的演出,家庭音乐会更多的是聚会,不是竞赛或评比,所以轻松自然,趣味很多。演奏会上看看肉肉的小娃娃们一顿一顿地敲钢琴;或青春外溢的少男少女们略显害羞的安静弹奏;当然还有女儿,已经知道害羞怯场但还没羞成一团儿的微少女,弹得磕磕绊绊自己也感觉很美气。
家长们会随着自己的心意带去些甜甜咸咸的点心,老师的丈夫会烧茶、煮咖啡。演奏结束大家吃吃聊聊,互相夸着对方的孩子,夸着对方的点心真合自己的胃口,惊叹地说着比起半年前孩子们都长高了很多,百说不厌也百说不错的话题,说得热气腾腾。演奏会一次在初春破晓时,一次在圣诞前夕,气氛因此更加提神儿、甜蜜,这样已经六年了。
去年圣诞前演出时,出现一位老先生,开始还以为他是哪个孩子的爷爷,没想到老师报完弹奏曲目后站起来的是他。老先生没有像琴童那样或行屈膝礼或鞠躬向大家致意,只是坐下,调琴凳,眼皮都不抬地一下一下摁着琴键。短短的一首曲子,摁完了以后起身,眼睛看了一下大家就下场坐下了。大家的掌声很成人,够力度和密度,却少热气。
上周的演奏会上又看到老先生,这次他大方了。排到他的时候,他竟然站在那儿向大家款款介绍将演奏的曲目,是上世纪初一首由瑞典语改译为芬兰语的歌曲,是妈妈唱给娃娃的安眠曲。说完坐下,调琴凳,调灯光,铺琴谱,开始。一下一下地摁琴键,短短的曲子与他介绍曲目的时间差不多。
没有和老先生聊聊,因为他没有可以夸的孩子,没有督促孩子或被督促着练琴的抓狂,让我无处下口。但他确是我全场最想聊天的人。
他有多大岁数?不知道,大概有七十岁。我所熟悉的中国老人六七十岁在做什么?带孙子、看电视、打麻将、忙家务、各种各样的锻炼“大法”、各种各样的养生“利器”......很好,都很好,丰富、健康就很好,老年生活平顺安逸就足够好。
可还能不能再做点什么?退休或开始养老让人生开启了新阶段,身体状况不可逆转地慢慢衰败,人际范围也越来越小,很多事都力不从心、力不从脑力,孩子们也枝散花开地开始自己的生活了,那自己呢?难道只能被动地等待生命的指令,主动地接受“随遇而安”?生活内容能不能被调整、修改、拓宽、丰富一下呢?
与时间赛跑,也许自己赢了呢?
生活能不能有趣点?生命能不能有意义点?能不能生了,活了,还热爱不止?
2
第二个人绝对是生了,活了,并热爱着的人。
他是我以前的同事,2014年考进赫尔辛基大学神学系,开始学神学。他很得意,因为他的儿子同年考进了赫大的农林系,“秋天我们一起上学去”!是的,父子同级,那年他55岁。
赫尔辛基大学神学很出名也很严格,如果未来想当牧师,必须获得硕士以上学位,也就是最少五年。如果学习不顺利,那学习的年数也是未知的。他很得意,“我60岁会毕业的,那时候我做牧师,你做执事(教会里一种职分),我们绝对是合作愉快的好同事。”
然后他就开始了自己全职工作并全职上学的生活。芬兰有着特别宽厚和积极健康的用工态度,在员工去学习的时候就会尽量配合调整,帮助员工继续深造。在他那儿就意味着,虽然领导把他调到相对轻松的岗位,并配合他的课程表安排他的工作,但全职的工作加上全职的学习不是闹着玩的。
就这样过了一年,不幸他突然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失败、再手术、手术中神经受伤,有段时间疼得连背心儿都穿不了。人瘦得脱了形,老了很多,这样又是一年多。不能工作,不能学习。
但现在他已复返“战场”,全职工作加上全职学习。上一次看见时他正好从学校回家,手里拿着书在公车里看,书上贴着好多小条,画着道道,写着铅笔字,就是个学生。问他一切都好吗?“都好,我现在全天上班也行了,还有我可能会按时毕业。”
3年多前曾问他为什么有着不错工作还要去考大学,去读书?55岁时开始读书,最快60岁毕业,而65岁就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申请退休了啊。他说因为他喜欢神学,虽然一生做过很多职业,但是还是最向往当牧师,所以就学了,“了不起退休的那年才能毕业呗”。除了肃然起敬,我还能做什么。
一生不算短,也绝对不算长。有没有什么是曾经或者现在都那么喜欢,却因为没有时间,没有钱,或没有机会去学习呢?摄影、手工、音乐、语言、舞蹈、写作、烹饪.....随便什么呢?学不会,学得慢又怎么样呢?当我们人进中年,或者老年的时候,当我们的生活进入一个平台期,不需要像少年人一样,通过学习、受教育而获得工作和物质生活的时候,还能不能保持学习的状态呢?能不能为自己的兴趣学习,而不为自己的“能学会”而学习呢,不为它的“有用”而学习呢?
我希望自己没退休的时候能像我的前同事,退休了能像那位学了一年了还在一顿一顿地摁琴键的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