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想想给你家人买些什么。”
一大早打开电脑,看到手机里老公传来讯息,心情立刻无法克制地烦躁起来。
过年一定要送礼么?身边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是」。
我是红包派,提议给家人包个大红包好了,几乎被全盘否定,有人说即使包红包,也得带着一份礼物,只有钱太没有温度感。老公也说:钱,是留不住的,而礼物,放在那里一直存在,会被记住。
我一开始不是很能理解,难道收到钱,不是最开心的事情么?
老公表示:其实送钱等于没送,老人一般辛苦了一辈子,肯定不舍得花,送给他钱等于是放到一个私人银行里存着,还没利息钱,何必呢。
的确……我的父母,没有什么爱好,烟酒不沾,不喝茶不吃补品。父亲常年早出晚归从小很少见到,母亲是朴素的家庭妇女,一心扑在家务上,事事讲究实用性价比能用就行,曾经给家中买过各种礼物,从吃的到用的,母亲总是会抱怨真的不好,不喜欢,不实用,占地方,之后有什么问题更是会各种叮嘱再也不要买东西啊,浪费啊,人回来就行啊之类的。
我听烦了这些唠叨,不知不觉中就再也没有给家里买过东西。而婚后,老公坚持要送礼物,能够长时间存在的礼物。
然后就发现……父母其实真的是一种很神奇的生物,平时经常碎碎念别人家的女儿又给家里买什么什么,又带老人去哪玩玩玩怎样怎样,但是当自己儿女要展现自己心意的时候,他们却怂了……所以,有的时候可以不用商量,霸道一点,毕竟送礼送礼,主动权在我,连送礼都搞得这么被动,岂不还是活在他们的掌控下?
而比较庆幸的在一二线城市亲朋的关系貌似总没有那么密切,我家算是亲朋很少,过年也几乎很少走动,只有父亲的弟弟,我叔叔。早年因为离了婚,一直单着,女儿也不常看他,于是常常来往。
接下来就带着各种复杂心态,开始令人头痛的选礼物阶段。
老公早早就定下了给自家的各种用品,已经在运输途中,也给我家人选了礼物只等我确定拍板。
衣服箱包……年年买年年送,对于年近30在外打拼的夫妻来说,这不能再算做新年礼物,老公觉得心意不足顶多算搭配小礼,我说搭个大红包吧,等于还是回到原点,被鄙视驳回。
香薰香氛……年轻人的情调长辈们完全不懂,母亲是对味道敏感的人,不能闻任何香味,驳回。
食品补品……老公第一年去我家送了红参,母亲吃了上火很久产生阴影,父亲一向反感排斥补品保健品,驳回。
烟酒茶叶……父亲早已不再抽烟喝酒,也不爱茶。想到叔叔是个好酒好烟之人,可今年却查出了有些严重的三高,驳回。
家用电器……貌似没有任何缺的或需要更换的,母亲把它们保养的很好。
实在头痛打开闺蜜群。
“你们过年都送长辈什么?”
“白酒~”
“皮带、钱包、毛衫、外套、鞋子、补品~”
“茶叶、烟酒~”
我说这些都被驳回了,家人没有什么喜好并表示年年衣服箱包实在是大家都麻木了不太想送。
闺蜜L的话引起我的反思。
“无所谓,你礼送到就行,管他们喜不喜欢~”
好像……有点儿道理?
“就算知道喜好也不一定送的对。我家老公上次送我爸铁观音,我爸不喜欢他很纠结,不知道今年送什么,我说喝不喝是我爸的事儿,送什么是你的事儿,这次不送铁观音就是。”
越来越有道理了……
“这次我带他爸买了双鞋,老婆婆念叨不缺鞋,有新的没穿什么的,我才不管,反正我心意到了。”
所以,许多人想要在每一个节日都送礼送到刀刃上,能够投收礼人所好的心态是好的,但如果平时在你发现对方有什么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才是把对方时刻放在心上的最好表达,父母需要的,也更是这种自己时刻在孩子心上的感受。而过节时的送礼说白了只是一种千百年来的习俗,为了证明自己的礼貌,收礼者也是再清楚不过,至于礼物是什么,送礼者和收礼者往往都不太在意。有你的年夜饭,是最重要的。
礼物清单:
父母——按摩椅
叔叔——包(轻奢)
老公方
奶奶——足疗仪+茶
父母——包(轻奢)+茶+无线吸尘器
叔叔——无线吸尘器+茶
姑姑——无线吸尘器+茶+本命年金饰
弟弟——机械键盘
妹妹——电纸书
总花费:19000+
按摩椅插曲。
因为是大件,给母亲发了微信让她考虑一下放在家中的哪里,提前留出位置,收到的语音轰炸果然如所料一般……
“谁叫你买按摩椅的?!”
“你爸出的馊主意么?!”原来我爸想要按摩椅,那还买对了,偷乐。
“跟你说太占地方了,没地方放!开春了我出门锻炼,你买什么按摩椅?”
“不要,真不要!”
“多少钱啊?能退么?退了退了!”
……一系列狂风暴雨般的拒绝。
老公说没事,她傲娇的,我方表示坚决不退。
之后……老太太扭扭捏捏地说家里太乱了,要把不用的东西扔一扔,那么大个按摩椅到底往哪里放呢……语气明显往兴奋期待状转变了。
所以,哪会有人收到礼物不高兴的呢?还是来自深爱的孩子……